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女,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基礎醫學院中醫營養保健品研發中心主任,世界中醫聯合會藥膳食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俗話說“夏天過后無病三分虛”,依照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冬需要進補。而且,此時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佳時機。那么,我們又應該怎樣合理進補呢?
秋季進補 先調脾胃
秋季進補“八忌”
秋季進補是十分必要的,但進補不可以亂補,應注意避免以下問題。
1.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保健養生應按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5.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因為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
6.忌重“進”輕“出”
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8.忌越貴越補
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