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寒冷的冬天,正是為身體進補,構筑健康防線的好時機,俗話不是說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而且經過秋天的調理,我們的身體也已經準備好接納冬日滋補美味。
經過春、夏、秋三季的生理損耗戰,體內會出現陰陽失調,氣血虛弱,身體損耗非常嚴重。到了冬季,人體代謝相應下降,女人生理的消耗戰也變得遲緩,精氣封藏,此時實施進補有利于吸收儲存。所以,冬季一定要抓住機會,科學、健康地儲存能量,養精蓄銳。
素食補冬流行
說到進補,就一定表示要大魚大肉、人參鹿茸大吃一通嗎.NO,冬季飲食進補的原則,以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而收斂陽氣為根本,應以補腎、益精、壯陽為基本原則。現在流行的進補是利用素食,一樣可以滋補到位。
蓮藕:生吃能涼血散淤,熟食則補心益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與紅棗同食,則可補血養血。和肉一起煨可以調養脾胃。
板栗:栗子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栗子和粳米一起吃,可以健壯脾胃,增進食欲,還能補腎強筋骨。
芋頭:質地細軟,容易消化,是冬季調養脾胃之佳品。
紅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的功效。
蘿卜:味辛甘、性平,入脾、胃、肺經。民間素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說
山藥:性平,味甘,在中醫里被列為“上品”藥材,除了有補肺、健脾作用之外,還能益腎、壯陽
大豆:素有“植物肉”的美稱。食用時可以自制“五豆漿”,用大豆、黑豆、青豆、豌豆、花生一起磨漿,每天飲用。
本期嘉賓介紹
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1978年畢業于山東中醫學院(現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同年考取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基礎理論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隨中醫學家張珍玉教授學習,1981年畢業并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執教于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1984年考取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從師于中醫學家方藥中教授,1988年初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學術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保健協會副會長。
中國老年醫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藥膳學會副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考試與測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國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