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我們患上一些疾病,不注意保暖工作往往就會患上關節炎。那么關節炎究竟有哪些具體的癥狀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大不同欄目詹紅生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疼痛
患上了關節炎是非常的痛苦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疼痛的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疼痛是關節炎主要的表現。
2.腫脹
腫脹是關節炎癥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3.功能障礙
關節炎患處會發生一定的功能障礙,經常會出現關節處行動障礙,往往會出現不能彎曲或扭轉的現象。
關節疼痛以及炎癥會導致關節周圍的組織出現水腫,從而導致關節的活動受到限制。
慢性關節患者因為長期關節活動都到限制,會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的關節功能喪失。
4.體征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體征也不同,可出現紅斑、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紅腫、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及神經根受壓等體征。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旦患上了關節炎一定要進行積極地治療,積極地配合醫生,盡早的擺脫關節炎的病癥。
本期嘉賓介紹
詹紅生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中醫領軍人才。
主要貢獻
致力于慢性筋骨病損和脊柱源性疾病防治研究、中醫藥臨床評價方法學研究及中醫藥養生文化和技術的傳播。
研究成果
①系統整理研究治療頸椎病技術——仰臥位拔伸整復手法,獲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三等獎,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首批中醫臨床適宜技術推廣計劃項目在國內推廣應用,CCTV4《中華醫藥》欄目分別于2010年2月3日和2012年7月27日進行了專題報道;②根據石印玉教授提出的“骨錯縫筋出槽、氣血不通、筋骨失和”為退行性頸腰椎病發病關鍵病機的觀點,建立無創傷性家兔頸椎退變病理模型,深入研究了手法及中藥的作用機理,獲浙江省科技獎三等獎;③開展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醫證候研究,系統研究并部分闡明了中藥綜合改善骨骼質量的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機制,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④完善了體外培養破骨細胞骨吸收功能評價的技術方法,建立了相關的中藥含藥血清實驗方法及其質量控制規范,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⑤研究補腎、柔肝中藥對軟骨細胞生物功能的影響,闡釋中藥修復軟骨損傷的生物學機制,獲中華中西醫結合學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⑥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研制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第6類新藥——芪骨膠囊(已獲國家新藥證書并轉讓),治療骨關節病的新藥懷珍養肝膠囊膠囊等中藥制劑。⑦從整體效應機制和局部微環境細胞與分子調控機制兩方面入手、骨內與骨外機制結合,系統闡釋“補腎壯骨”防治慢性骨與關節病損的主效應機制,獲中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以及上海市醫學獎二等獎。⑧根據中醫筋骨理論和臨床研究實踐,提出從筋論治膝骨關節炎的觀點,擬定系列中藥方劑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評價和作用機理研究,獲得上海市中醫藥科技獎二等獎。
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8項,其中,國家級課題8項,部市級課題14項,擔任課題負責人22項;獲得各類各級科技成果獎19項。申請專利12項(已授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193篇,出版學術著作12部(種)。擔任全國中醫院校本科生規劃教材《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中醫筋傷學》、《中醫氣功學》主編,《推拿手法學》和《推拿治療學》編審,《推拿學》、《推拿功法學》、《推拿手法學》和《中醫骨傷科學基礎》副主編。培養博士生13名、碩士生27名,與博士后合作研究3人次。
擅長疾病
運用整骨手法、導引練功和中醫藥食等“石氏傷科”理論與經驗,診治頸椎病、腰椎盤突出癥、骨質疏松癥、骨關節病等慢性骨與關節病損,以及頸心綜合征、頸胃綜合征、頸性眩暈、頸性頭痛、頸性視力障礙、纖維肌痛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等脊柱源性病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