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女,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醫學博士,上海藥學會、老年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委員。
冬季如何防寒保暖?御寒除了要穿厚衣服外,還要從飲食上入手,飲用一些能暖身的湯品,比如說牛肉湯、雞湯等。其實食療不僅能起到御寒暖身的作用,還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那么冬季如何食補可防寒保暖
《黃帝內經》記載,氣候分為四季,與之對應的現象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生活中注意遵循這一規律,不僅可減少季節性疾病,而且還能為下一季節的健康平安打下基礎。
中醫認為,“養藏”之道在于使精、氣、神得以內收。如果有所違背,會損傷腎氣,同時會使適應來年春季生發之氣的能力降低。
故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宜避肅殺之氣,以免感染瘟疫。“冬藏”很重要,“順則和,和之則疾病不起;違則逆,逆之則災害生。”
切不可自持身體強健,有悖于自然規律。因而,冬季食補是一種抵御寒冷的保健方法。
專家表示,冬季人們可以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防寒效果好。
適合冬季飲用的2款食療方
1、陳皮胡椒生姜鯽魚湯
原料
陳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鯽魚1條。
做法
陳皮浸軟、切絲、生姜切碎,與胡椒放在煲湯袋中;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把藥袋納入魚腹中,并用牙簽扎緊。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
暖中散寒、消積化滯。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胡椒食藥兼之,中醫認為它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藥兼之,中醫還將其列為解表類藥,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嗽。
2、烏雞山藥蘑菇湯
原料
烏雞、山藥、枸杞、胡蘿卜、蘑菇、蔥、姜、胡椒粉、鹽、紹酒。
做法
烏雞切塊、山藥去皮切塊,胡蘿卜去皮切塊,蘑菇切塊、蔥切段,姜切片;大火焯出烏雞里的血沫,除去水中浮油;撈出烏雞控干水,用熱水洗去表面浮沫。
鍋內放水,水熱后放入雞塊、蔥、姜,烹入紹酒;大火燒開后,蓋上蓋改小火燉40分鐘;倒入枸杞,放少許胡椒粉、鹽調味;倒入山藥塊、胡蘿卜和蘑菇燉爛即可出鍋。
功效
烏雞是滋養肝腎、益氣補血的好食材,烏雞湯里加了山藥健脾益氣,更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蘑菇具有滋陰清熱祛火的功效,和烏雞搭配可以解膩。天氣寒涼,喝上一碗烏雞山藥蘑菇湯還可溫暖四肢,非常適合女性及老人養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