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夏天怎么調理脾胃
夏天脾胃虛弱會導致食欲下降、失眠煩躁,其實,夏天是調理脾胃的好時節,脾胃虛弱者把握時機、方法把自己的脾胃調理好,身體自然就好,那么,夏天怎么調理脾胃?
中醫藏象學中說到脾與胃相為表里,其中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在胃的左方。脾的生理功能是主運化,統攝血液,是機體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并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胃則上接食管,下通小腸,主通降,以降為和,主要起到消化吸收的作用。食物的消化有賴于脾氣的運化方可完成, 故脾氣健旺,則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若胃失通降,即影響食欲,致體內濁氣在上而生痤瘡、口臭等。
怎樣調理脾胃不和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調理脾胃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在生活中應以飲食調攝、體育鍛煉為主,必須堅持以下幾方面:
1、飲食有規律
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綠色蔬果,以滿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東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2、適當的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以步代車,上下樓梯盡量少坐電梯,飯后去散步,早上應該進行慢跑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
3、控制好情緒變化,切忌大喜大悲
保持良好的情緒等于保持良好的食欲。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不良的情緒可影響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4、注意冷暖
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注意保暖十分重要。在冬季到來之際,有胃寒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的人,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可在早上服用一杯生姜泡出來的開水,暖暖胃。
5、每頓飯只吃八分飽
這就是吃夠而不吃過!每頓飯都不要吃的過飽,因為胃消化食物也需要消耗氣血能量,吃得過飽會加大胃腸負擔,而且吃下去的東西也不能夠全部吸收。所以每頓飯都要注意不要過飽,八分飽是好的狀態。過量的食物只會給脾胃帶來負擔,給身體帶來垃圾的。
6、粥與主食要足量
在一頓飯中,粥與主食的總量要占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主食和粥,一半是菜肴。這樣吃下去的五谷雜糧、豆類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制造氣血的原料,也能讓體內的陰陽平衡。早餐和午餐的主食要量大一些,晚餐就以粥、糊為主。
7、飯后靜養一個小時
要堅決的杜絕飯后馬上看書、看報、上網、看電視的行為,因為飯后氣血要盡量的供應給胃來消化食物,這個時候看書看報上網,就要調動氣血到大腦和眼睛,就會減弱胃部的供血。而胃又必須有足夠的氣血供應,于是乎心臟就要加力泵更多的血給這幾個器官,連鎖反應就是讓心臟、胃、大腦、眼睛都很累,而胃和心臟都受到了損害,所以好保持飯后一小時內不要做這些事情,可以靜靜的坐一會,讓氣血充分的去胃部工作。
夏天調理脾胃吃糯米
糯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谷類食品,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B2等。中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夏天飲食講究調理脾胃,吃點糯米非常有好處。
對中氣虛脾胃弱,甚至在夏季經常腹瀉的人來說,糯米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將糯米浸泡半小時后,裝到豬肚內,燉熟后吃肉喝湯,內裝的糯米取出晾干,分次食用。
糯米含鈣高,有補骨健齒的作用??蓪⒑谂疵捉莺笱b入布袋,用線扎緊,然后與豬骨等一起燉煮,熟后喝湯,再將袋中糯米取出,分數次煮粥吃,還有養胃的作用。
此外,常吃黑糯米還有補腎的作用(中醫認為黑氣入腎,黑色多補腎)。黑糯米煮枸杞,可治肝腎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黑糯米還可以使頭發烏黑發亮,與桑葚、黑芝麻同煮效果好。
需注意的是,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另外,糯米有收斂作用,如吃糯米導致便秘,可以喝點蘿卜湯化解。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男,1991年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系?,F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上海市名中醫馬貴同工作室成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秘書,肝病分會和絡病分會委員,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中醫師(“希望之星”)。師從上海市名中醫馬貴同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內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醫療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擅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炎癥性腸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衛生局、教委和科委科研課題十余項,發表醫學論文十余篇,編寫學術專著作6部,作為主要參與者曾獲得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從事中醫內科教學工作10余年,為上海市精品課程《中醫內科學》的主要成員,編寫中醫內科學各類教材5部。
榮譽成就
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中醫師(“希望之星”)。曾獲得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社會任職
上海市名中醫馬貴同工作室成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秘書,肝病分會和絡病分會委員。
論文發表
發表醫學論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