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主要的原因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的接觸到過敏原,所以我們生活中要了解常見的過敏原,才能有效避免過敏的發生。那么生活中常見的過敏原有哪些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北京2016欄目王良錄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常見的過敏原
1、接觸式過敏原
接觸式過敏原是非常多見的,生活中我們要盡量避免,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發水、洗潔精、染發劑等等。
還有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表、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霉菌、病毒、寄生蟲等。
2、吸入式過敏原
如花粉、螨蟲、柳絮、粉塵、動物皮屑、油漆、油煙、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3、食入式過敏原
還有一些食物也會引起過敏反應,如牛奶、牛羊肉、雞蛋、魚蝦、海鮮、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4、注射式過敏原
如青霉素、鏈霉素、異種血清等。
5、自身組織抗原
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于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預防皮膚過敏另外,皮膚容易過敏者一定要勤換衣服,保持室內衛生,也有利于預防過敏。
過敏的原因
1.外因
當某些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時候能夠導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統發生異常反應,這些物質就被叫做“變應原”,它是造成過敏的罪魁禍首。
變應原大多是一些大分子物質,如某種蛋白質或多肽等,常見的變應原有食物(小麥、花生、大豆、堅果類、牛奶、雞蛋、魚和甲殼類動物等,由食品過敏引發的過敏疾病已占過敏總數的90%左右)、吸入物(花粉、屋塵、螨等)、微生物(霉菌、細菌等)以及昆蟲毒素、藥物(如青霉素、磺胺等)、異種血清和物理因素等。
上述物質可以通過食入、吸入、接觸及注射等途徑進入體內。大分子物質直接作為抗原、小分子物質(半抗原)可以與體內的某些物質結合,形成新的抗原(變應原)。
變應原第一次進入體內后可造成機體的致敏狀態,當這些物質再次進入體內后便發生過敏反應。激發患者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動,終造成一系列過敏性傷害。
2.內因
不是所有的人都過敏,在同樣的情況下有的人過敏而有的人不過敏——這個事實告訴我們過敏的發生需要內因。其內因就是一些人的“過敏體質”。
過敏體質是指某類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他們的免疫系統異于常人,故容易做出“不辨敵友、無端攻擊”的舉動來,從而導致過敏的發生。
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多具有遺傳性,如果雙親都有過敏性疾病,其子代有75%的人有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可能,其中50%在出生后前5年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過敏的發生會逐漸減少。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方式不斷改變,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加劇,以及食品的種類和加工工藝越來越多,致使許多原來不過敏的人群可能逐漸演變成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使潛在過敏人群不斷擴大。
同時,隨著科技、醫療水平的提高,許多原來未認識到的過敏現象也被揭示出來,這就是當前過敏的發生和發現越來越多的緣故。
本期嘉賓介紹
王良錄
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醫學會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學雜志》副主編、《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等多種專業雜志編委。主要從事變態反應疾病的體外診斷、空氣孢粉學、花粉癥合并食物變態反應、真菌變態反應的臨床及試驗研究工作。作為副主編完成《中國氣傳花粉和植物彩色圖譜》、《中國氣傳真菌彩色圖譜》的編撰工作。
擅長
花粉癥,花粉癥伴發食物過敏、真菌過敏、嚴重過敏反應、食物及藥物過敏、變應性鼻炎及哮喘的診斷、鑒別診斷及免疫治療(脫敏治療)。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