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器官,當發生病變耳聾之后,可以通過手術植入人工耳蝸,再通過語言訓練,可逐漸恢復正常。那么生活中如何進行語言訓練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北京視頻欄目陳曉巍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人工耳蝸如何進行語言訓練
1.聽覺訓練階段
聽覺訓練階段主要就是通過利用耳朵殘余聽力去傾聽各種聲音,這樣聽過不斷地訓練能喚醒其“沉睡狀態”。
并經常給予刺激,反復訓練,反復強化,使聾兒逐漸適應日常各種聲音,步入有聲社會。
2.詞匯積累階段
詞匯的積累階段是在聽覺訓練基礎上輔佐以視覺和其他感覺使他們知道更多社會事物,把看到觸到的東西與聲音信號結合在腦子里形成信號,使他們逐漸理解言語含義。
3.語言訓練階段
語言訓練就是要在詞匯積累的基礎上,要使患者經常講話,這樣由單字到短句,接著再由簡單到繁,由少到多,有利恢復正常的講話。
如何保護耳朵
1、避免噪聲侵蝕耳朵
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應該及時用手把耳堵住,并張大嘴巴。
小孩子不要學著用耳機聽,因為耳朵等的器官還沒有完善發育,時間長了會損傷耳朵。
2、盡量不要進水
游泳或洗澡、洗臉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水進入耳內。如感覺耳里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棍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3、不要過力揪打
我們的耳朵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所以生活中我們要避免耳朵受到撞擊,不能揪也不能打,那樣多耳朵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有些人認為揪耳朵不會影響大腦,其實揪耳朵、打嘴巴都對耳朵有害。
4、不隨意掏耳朵
有些人愛用耳勺或發卡、別針等物掏耳,這是不好的習慣,應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對于小兒保護耳朵,這一點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小兒的耳骨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
5、耳朵痛
如果感覺耳朵痛或不舒服應馬上去醫院檢查。藥雖然能治病,但有些藥有很強的負作用,吃的量過大或不適當,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因此,小朋友吃藥一定要按照醫生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服用,千萬別多吃亂吃。
本期嘉賓介紹
陳曉巍
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1984年考入北京協和醫院攻讀研究生,師從我國的耳鼻咽喉學家王直中教授和分子生物學家劉德培教授,獲碩士、博士學位。1998-2001年赴美國完成博士后訓練。2001年赴澳大利亞接受人工耳蝸培訓。2004年赴德國維爾斯堡大學學習耳科手術,2007年赴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學習耳畸形的手術治療。擔任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耳科雜志、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基礎醫學與臨床雜志及中國聽力康復雜志編委,中華醫學雜志特約審稿專家。近三十年來,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基礎上,重點致力于耳聾的各種類型中耳炎、耳硬化癥病人的聽力重建手術;擅長兒童及成人人工耳蝸微創植入、保留殘余聽力和耳蝸結構,獨創小齡兒童微型切口手術,小齡兒童聽力診斷、聽力早期干預、各類耳聾診斷及手術治療、耳聾遺傳基因診斷、先天性耳廓畸形、耳道閉鎖、中耳畸形、耳硬化癥、慢性中耳炎的手術治療。已成功地為100多例病人進行了分期耳廓、耳道再造與聽力重建手術。在國內率先為3個月的雙側耳畸形患兒應用軟帶骨橋助聽裝置。結合耳聾的基因診斷,在遺傳性耳聾的診斷與治療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國家十一、五等重點項目的支持,開展了重點與耳畸形相關的發育遺傳學和耳聾基因診斷研究。已發表相關的論文60余篇。主持翻譯了“人工耳蝸原理與實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精要”,“耳廓手術學” 等世界專業著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