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好的胃我們才可以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我們吃進肚子里的東西才可以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我們才會得到充足的能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胃癌的呢?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視頻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癌的病因
1.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因素
胃癌發病其實和地域也有一定的關系,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
長期食用薰烤、鹽腌食品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與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
2.幽門螺桿菌感染
我國胃癌高發區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
幽門螺桿菌能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率很高的物質,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
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幽門螺桿菌的毒性產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體檢出率較一般人群明顯為高。
3.癌前病變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殘胃,這些病變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過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轉變為癌。
癌前病變系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是從良性上皮組織轉變成癌過程中的交界性病理變化。胃黏膜上皮的異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根據細胞的異型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重度異型增生與分化較好的早期胃癌有時很難區分。
4.遺傳和基因
遺傳因素也是胃癌發病率導致的原因之一,如果長輩患有胃癌,那么就更加要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了。
胃癌的癌變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發展過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關基因與轉移相關基因等的改變,而基因改變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本期嘉賓介紹
女,1979年就讀于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1984年畢業。1984-1995年于北京急救中心內科工作;1995年于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北京腫瘤醫院從事腫瘤學消化道腫瘤化學治療專業。現于消化內科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于消化道腫瘤化療及內鏡的檢查和鏡下治療,負責和參與完成多項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研究方向:消化道腫瘤的化學治療及復發轉移的早診及治療,特別是晚期食管癌、胃、賁門癌、結直腸癌、胰腺和膽管癌的化療和輔助化療;胃癌轉移復發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在國內及國際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參編醫學專著4本。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