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每次發作持續3~5分鐘,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
本病多見于男性,多數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誘因。
心絞痛的直接發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
有時,其他類型的心臟病或失控的高血壓也能引起心絞痛。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斷沉積,就會形成斑塊。
斑塊若發生在冠狀動脈,就會導致其縮窄,進一步減少其對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狀動脈內脂肪不斷沉積逐漸形成斑塊的過程稱為冠狀動脈硬化。
一些斑塊比較堅硬而穩定,就會導致冠狀動脈本身的縮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塊比較柔軟,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塊。
冠狀動脈內壁這種斑塊的積累會以以下兩種方式引起心絞痛:①冠狀動脈的固定位置管腔縮窄,進而導致經過的血流大大減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塊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狀動脈。
本期嘉賓介紹
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醫師,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院,心內科主任。
冠心病診斷與治療多年從事心內科臨床與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及獨到的見解。
是國內早開展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先驅者之一,率先在國內開展多項介入治療新技術,曾應邀到全國 30 個省、直轄市約 200 余家市級醫院開展冠脈介入手術,連續多年個人冠脈介入治療總例數及復雜病變治療例數于國內名列前茅,是我國知名的心血管病專家。
獲2 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主編《冠脈介入技巧及器械選擇》和《冠心病介入治療手冊》等4 部學術著作。參編學術著作6部。
臨床表現
多表現為悶痛、壓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緊縮感,有些患者僅有胸悶,同時可分為典型性心絞痛和不典型性心絞痛。
1.典型心絞痛癥狀
突然發生的位于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瀕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動,重者還出汗。
疼痛歷時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鐘內(很少超過5分鐘)消失。
常在勞累、情緒激動(發怒、焦急、過度興奮)、受寒、飽食、吸煙時發生,貧血、心動過速或休克亦可誘發。
2.不典型的心絞痛癥狀
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