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了解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的具體癥狀,有助于對癥下藥,及早診治。
1.氣短(特別是睡覺或躺下時)
半夜或早晨起床時感覺無法深呼吸或者喘不過氣來。特別是用力或躺下時,胸口有壓迫感,無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氣。很多患者不得不墊高枕頭或選擇在椅子上睡覺,這樣才感覺更舒適些。
2.胸口重壓感或“下沉感”
這是心衰的起初癥狀。但是初次出現這種感覺的時候,很多患者不知如何處置,而且很難描述這種異常感覺。很多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物壓迫,類似于“溺水”感,還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時候感覺肺部似乎充滿液體。少數患者感覺胸痛。
3.感覺衣物和鞋子過緊
衣服鞋子變得很緊和虛胖是浮腫的標志,而浮腫是心衰的早期癥狀之一,但是往往難以識別,因為浮腫可能會發生在很多不同的身體部位。腰圍莫名突然增大,臉和脖子突然變得又圓又胖,都應當心心衰。
4.心悸或心跳不規則
心跳過快、心律不齊、心悸等是心衰的常見癥狀。患者會感覺心跳過快過猛,往往會同時伴有恐慌似的緊張感。其他類似心律不規則問題,包括房顫和房撲,如不及時治療相當危險。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教授,現任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內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醫療部名譽主任,內分泌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
1970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1990,1991年留學日本長崎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院糖尿病研究所。從事內科、內分泌科臨床一線工作四十年。重點科研領域為糖尿病防治及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研究。
完成衛生部科研課題多項,重點科研領域為糖尿病防治及胰島素抵抗,是“大慶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的主要組織者和執行者”之一。其20年研究結果證明6年生活方式可在20年間減少糖尿病發生43%,并減少嚴重視網膜病變47%,主要成果發表于世界頂級雜志《柳葉刀》。該研究與美國及芬蘭同類糖尿病預防一起被譽為世界2型糖尿病的一級預防里程碑式的研究。在1993年提出胰島素敏感性指數目前在國內胰島素抵抗研究中廣泛應用。在國內外核心雜志共發表文章200余篇。
兼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臨床醫生科普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新藥、進口藥評審委員,國家科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國家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評審委員,中央保健會診專家等職。是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副主編及中華內科雜志、中華高血壓雜志等多家醫學雜志編委。
5.食欲不振
飯后很長時間仍然有飽腹感,可能同時伴有惡心、便秘、感覺胃部不適或腹痛。胸腹部有壓迫感,吃東西后感覺不適。疲勞也會導致心衰患者食欲不振,咀嚼食物都感覺很累。
6.頭昏頭暈
頭昏或頭暈目眩是心衰常見問題,患者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轉,常見并發癥狀還有惡心或暈車感。如果伴有心悸或心律不齊,應及時就醫。
7.焦慮不安
呼吸急促、思緒不停、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都是焦慮的跡象。有些患者會把焦慮或壓力誤當成主要原因,忽視心衰。
8.咳嗽
咳嗽也是心衰的一大癥狀,但是容易與流感或普通感冒混為一談。心衰型咳嗽很少像感冒咳嗽那樣多發生于嗓子,有時會咳出白色泡沫或濃痰,并可能帶有血絲。心衰更容易導致干咳,平躺或者起身的時候,咳嗽加重。
9.容易疲勞或始終感覺渾身乏力
用力時或用力后,患者氣喘吁吁或感覺喘氣困難。走一段路、起身或吃一頓飯都會讓心衰患者倍感疲倦。患者躺下后,胸口就開始產生“下沉感”,之后變得焦慮且無法入睡,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