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中國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率在所有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3位。
廣東結直腸癌發病率每年遞增4.2%,超過我國平均3.9%的增速,是世界平均遞增速度(2%)的兩倍多,而且發病逐漸趨于年輕化。
有20%左右的結直腸癌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為了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腸腫瘤,他提醒大家應特別留意大便習慣的改變!
排便習慣改變包括三個方面
排便感覺
糞便是食物消化吸收留下的殘渣,經腸蠕動進入直腸。直腸的壓力感受器引起便意,表現為下腹脹滿、肛門墜脹。這種感覺在糞便排出體外后即消失。
排便頻度
每日排便次數,正常成人為1到2次,少數人隔日1次。排便每周少于2次,應視為便秘。和原來的排便習慣相比,你近突然排便過密或間隔變長都要當心。
糞便性質
主要指糞塊干稀。通常為成形軟便,偶爾出現干或稀便亦屬正常,常與飲食活動和精神因素等有關。
不明原因大便改變是警鐘
無明顯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亦應視為結直腸癌的警鐘。無誘因的排便次數增多,無論干便或稀便,若同時伴有排便不盡,說明盆底和直腸神經肌肉受到刺激。
此時若同時伴有大便帶血或帶有黏液,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經肛門檢查,或行結腸鏡檢查,可以排除結直腸腫瘤疾病,切不可當成痔瘡發作而延誤治療。
文獻報道,直腸癌患者約有30%~80%在確診前誤診為內痔或痢疾。
大便習慣改變是結直腸癌的早期信號,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的結直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晚期患者手術治療生存率僅為30%。
手術是唯一有機會根治結直腸癌的方法,早期結直腸癌應及時行根治性手術治療,術后配合中醫治療,有較高的根治率。
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在有機會通過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后,結合放化療及中醫抗腫瘤治療,亦可延長生存期。
另外,在預防結直腸癌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中應盡量避免“三高一低”的食物,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的食物避免過多攝入,飲食要雜而廣,不要偏食。
發霉的花生、酸菜、咸魚、臘腸等腌制品、熏制品不可過度食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邁出三步遠離直腸癌
第一步:調整飲食結構,合理健康飲食
“通腸便,排腸毒”,很多人對這句話已經耳熟能詳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即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當攝入脂肪和蛋白質,即肉蛋類;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可適當喝些酸奶,攝入腸道有益菌,調節菌群失調,從而減少或避免腸道炎癥的發生,進而降低炎癥相關性直腸癌的發生率。如能配合適當的運動,效果更佳。
第二步:輕微不適,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大便習慣改變,經常伴有腹瀉或便秘,排便不暢,便中帶血或黏液,腹脹、腹痛、下腹墜脹或不適感,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下降等不適癥狀時,應及時求醫,切不可亂用藥。因為這些是直腸癌早期可尋的蛛絲馬跡,應給予足夠重視,摒除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
第三步: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這一步是重要的,也是有成效的一步。大量數據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大大降低直腸癌的危害,提高遠期生存率。這就告訴我們,要有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意識。我們要轉變觀念,定期體檢,通過體檢可以行之有效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直腸癌。體檢的花銷相較患病后的治療費用顯得微乎其微,但其收效卻十分巨大。不僅可以免去根治性手術的巨大創傷,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甚至可疑無異于正常人。
本期嘉賓介紹
男,57歲(1955年7月生),漢族,河北邯鄲人,1975年1月入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專業大學畢業,在職研究生(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外科學專業),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北京朝陽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副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