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降壓藥怎么吃
服藥影響肝腎功能嗎
部分年輕人得了高血壓,卻堅持不吃藥。理由是,吃上降壓藥就離不開了,而且“是藥三分毒”,不吃為好。其實,一旦確診了高血壓病,如果是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藥物療法數月;如果血壓不降,或降壓不明顯,就應該用藥。中危以上患者者,應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及時選用降壓藥物,因為長期高血壓會損害心腦腎功能。
藥有作用就有副作用,臨床用藥就是充分發揮其作用,盡量避免其毒副作用。國藥準字號的藥,遵從醫囑服用一般都是安全的。絕大部分降壓藥都是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但這并不表示對肝腎功能都有損害。
各種藥物對人體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由于每個病人的反應性不同,不良反應的表現也各有不同。有些人由于擔心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不敢用藥。實際上,國際通用的降壓藥物在上市前均已經過很多檢驗,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壓藥物會有不良反應。
多數不良反應都是已知的,因此用藥后要做相應的監測,如果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停藥后絕大部分都是可以逆轉的。兩害相權取其輕,相比高血壓致殘、致死的嚴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壓藥物利大服用降壓藥物利大于弊。
沒有癥狀需要吃藥嗎
有高血壓患者認為,如果沒有任何癥狀,就不需要吃藥。其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是需要終生服藥的,只是在不同時段用藥劑量或品種會發生改變,例如在炎熱夏天,有一小部分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可以短期停用降壓藥物。
本期嘉賓介紹
男,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醫學院博士。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目前的醫學進展只能使高血壓得到控制,但大部分是無法治愈的。因此有時候即使感覺不到癥狀,也不代表你痊愈了。很多患者在沒有感覺到不適癥狀時,就會停止服用降壓藥,實際上這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造成血壓的反彈,在反彈過程中,心腦腎等靶器官會不知不覺地受害。從病理學方面講,無癥狀高血壓長期不服藥,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誘發心腦血管疾患。因此,如果患者血壓降到正常范圍后控制穩定,一般醫師會建議酌情減小藥量,時刻觀察血壓變化。
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物時,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注意。一般服藥 2 ~ 4 周后,如果血壓還是很高或下降不明顯,可以考慮聯合其他種類藥物。對于超過六成的病人來說,需同時服用 2種~ 3 種降壓藥才能使血壓降到理想水平。血壓降到理想水平并維持數月后,一般醫師會酌情減去藥物劑量或品種,直到用“小劑量”的降壓藥維持血壓在理想水平。這個“小劑量”就叫維持量。維持量要堅持長期服用,不可隨意停用,否則血壓又會升高,前功盡棄。
太早用藥,以后會無效
一部分高血壓患者認為,降壓藥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后用藥無效,這種想法非常危險。血壓控制得越早,越能預防心、腦、腎受到傷害,其遠期的預后就越好。如果等到這些臟器出現了并發癥,就已失去了佳治療時機。
長期用藥可耐藥
有些人用藥一段時間,血壓控制改善,隔了一段時間血壓又開始波動,就認為是耐藥引起。其實不然,高血壓不存在抗藥性,換藥其實沒有必要。降壓藥不像抗生素類藥,長期服用發生耐藥性的可能性較小。有些病人開始服用藥物有效,過一段時間后血壓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數是由于年齡增長、病情變化或者發生了其他情況,這時候應該請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添加或更換降壓藥物,或者尋找潛在的繼發性高血壓的因素。
從便宜藥用起
很多高血壓患者認為,降壓藥宜從便宜的開始用起,待便宜的不起效了再選擇貴藥。其實,這也是誤識。高血壓用藥是根據病人血壓的水平、危險程度及合并其他疾病與否來選擇合適的藥物。血壓控制達標與否是評價治療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
如果病人高血壓處于 1 級水平醫生可能只用一類降壓藥;如果血壓控制不佳,醫生可能會聯合使用兩三類藥。常用的高血壓藥物就是上面提及的五大類藥物,每一類藥物中有不同的品種,臨床醫師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某一類藥的某一品種,但藥物的選擇,均是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上的規定,與藥物是否昂貴或便宜無關。
一經確診,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需要終身堅持非藥物和藥物治療。但有廣告宣稱,某種藥物或保健食品能根治高血壓,不必再吃降壓藥。這些全是虛假宣傳。目前,全世界尚沒有哪一種藥物、儀器能夠根治高血壓,人們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