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男,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F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從師于肝病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關幼波教授,一直從事中醫結合治療內科肝病和傳染病的醫教研防工作。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臨床疾患頗有研究,尤其擅長對頑固性肝腹水、酒精性肝病、乙肝病毒變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曾先后入選北京市委組織部十百千人才培養計劃、北京市125人才培養計劃等,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等多項科研課題,以及國家“七五”、“八五”攻關課題,在國內核心雜志上共發表論文20余篇,主編和參編專著9部。
不少女性因為肝腎虧虛,會出現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精神疲倦,腰酸腿軟等癥狀。
那么應該如何養肝補肝呢?不妨試試用按摩法和食療法來養肝補肝。
養肝補肝之穴位按摩法
一、太沖穴
此穴位是肝經的原穴,是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從而使肝臟功能正常。
二、肝俞穴
此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而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如果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起到補肝陰,養肝柔肝的作用。
三、足三里、三陰交穴
補脾胃的要穴是這兩大養生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需要它們運化,所以養肝必須把脾胃這個運化氣血的“機器”保養好。
四、太溪穴
此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穴調動腎臟的功能,能更好的養肝補肝。
養肝補肝之食療法
(1)牛奶、奶制品、雞蛋等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的食物,它們的營養十分豐富,對養肝補肝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多吃這類食物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作用。
(2)魚、肉、豆制品等食物,這類食物如果被人體吸收后,不僅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而且對人體的肌肉組織生長有一定作用。
(3)蔬菜、瓜果、芋類、菌菇類、海帶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有利于人體的營養平衡和身體健康。
(4)米飯、谷類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不僅可以補充人體熱量,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對輔助肝臟康復治療有一定作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