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心梗的識別
一、發作誘因:多數在較大的活動量(尤其是突然用力),情緒激動,受驚嚇后,飽食,忽然受涼等情況下出現。
二、發作部位:心前區(左側乳頭附近區域)、胸骨下段(兩乳頭連線中間)或劍突下(俗稱心口,就是上腹部的頂點)為常見,一般范圍巴掌大小,有些人也會出現整個胸部不適,甚至伴有肩膀,左臂,頸部和牙齒附近的不適。
三、發作癥狀:典型的癥狀是胸部的悶痛感(有些人僅有胸悶或者胸痛),呼吸困難。與一般心絞痛發作類似,但程度往往更嚴重(如果以前有心絞痛發作的人可以對比)。有些人會出汗甚至大汗淋漓。有些人會伴有頭暈(如果測量血壓可以發現血壓很低或心率很慢)。也有一些人會表現為上腹部悶痛,伴有惡心嘔吐,容易被誤認為胃腸炎。
四、發作時間: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間一般持續30分鐘以上,但超過15分鐘的發作也需要高度重視。那種發作只有幾分鐘,但發作非常頻繁的,雖然可能不算心梗,但卻極有可能短期內發展成心肌梗死,建議參照心肌梗死處理。
五、年齡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多發于中老年人,男女有差異,一般40歲以上的男性和50歲以上的女性會多見一些。吸煙、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人發病率會明顯升高。現在生活方式改變后年輕人發病率也明顯上升,但一般30歲以下的男性和40歲以下的女性還是比較少見的。
六、其他輔助判別: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是冠狀動脈的持續性阻塞,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是無法完全好轉的,多能減輕一點。一般含服兩次(差不多也要15分鐘時間了)都無效就需要考慮心梗了。
心梗的處理
如果出現疑似心肌梗死的情況就需要及時處理,建議是以下幾點。
一、及時呼救。呼救比使用什么“床頭三寶”要重要的多,因為真正的心肌梗死不是家庭中那些藥物或其他什么奇葩通血管方法能夠緩解的,去醫院處理才是終極解決方案。如果有心肌梗死可能(如持續15分鐘以上的胸悶胸痛,服藥不能緩解),應該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如果家里沒有其他人,應該把門打開,以免急救人員到達時病人無法行動卻被關在門外。聯系完急救人員后再立即通知自己的其他關鍵親屬。如果是一個人,建議立即寫一張紙條,把關鍵家屬的聯系方式寫下來交給急救人員以防不測。
二、控制情緒,減少活動。情緒激動和活動會造成心臟耗氧量增加,增加風險。因此病人應該盡量立即臥床休息,呼叫他人協助完成其他事情。要主動克制自己的緊張情緒。適當做做緩慢的深呼吸可以幫助降低心率(深呼吸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會造成通氣過度,一般5秒一次為宜)。另外心梗患者經常會出現乏力、頭暈、暈厥,臥床(就地平臥也可以)可以避免摔倒造成的意外傷害,也有利于腦部的供血。
三、其他處理:如果有吸氧條件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救心丸對普通心絞痛有一定作用,對心肌梗死無明顯效果,但至少沒有什么明顯壞處,可以含服1-2次。而硝酸甘油片使用要慎重點,因為它會降低血壓,而有些心肌梗死(如下壁心肌梗死)會出現低血壓,含服后病情可能會加重,好在測血壓明確血壓不低后再使用。如果沒有測量血壓的條件,我建議有頭暈的病人也不要盲目服用。至于阿司匹林要不要在家就服用,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一來是阿司匹林吃了以后也需要幾十分鐘才慢慢起作用,二來是病人并沒有明確是不是心肌梗死發作,萬一是其他疾病引起,可能給后續處理帶來麻煩(比如胃部疾病、主動脈夾層、需要外科緊急處理的其他基疾病)。所以阿司匹林還是交給醫生來決定是否服用比較好。
本期嘉賓介紹
女,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中華醫學會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教材編寫專家,北京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血壓及其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
對高血壓伴有的心腦腎外周血管損害的診治,以及各種類型的高血壓伴有的精神心理因素的鑒別和診斷,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