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聽力損傷是可以預防的
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專家指出,其實,幾乎所有導致聽力損傷的因素都是可以預防的,但由于人們沒有足夠的重視,現在聽力下降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聽力刻不容緩。
第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切忌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品,切忌暴飲暴食,要戒除煙酒。
避免噪音的接觸,遠離噪音:聽收音機及戴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保持樂觀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緒。
第二,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征。
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為并發耳蝸損害多的一種耳毒藥物,避免濫用此類抗生素將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
經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頸后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
第三,不要隨便掏耳朵: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稍不注意,掏耳勺還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第四,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積極治療這類疾病對防止微循環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男,1994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后留學日本,2004年獲日本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學博士學位。從1994年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臨床工作,尤其在耳科學與聽力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在耳顯微外科、聽力學方面,在遺傳性耳聾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結果。尤其擅長兒童耳聾的診斷與治療、中耳炎的診斷與治療,人工耳蝸聽覺植入手術等。2002年-2004年在日本自治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論文發表 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7篇,全部為耳科學方面論著,其中在《Molecular Therapy》(IF5.61)發表連續研究論文兩篇。近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視力出了問題,人往往能很快意識到,但聽力一旦出現下降,尤其是輕微的下降時,大都難以感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留意以下易被忽視的信號,判斷自己聽力是否下降。
十個問題 測測你的聽力下降了嗎
1、你可以聽到聲音,但聽不清;
2、在噪聲環境中聽聲音困難;
3、只有面對講話人時,才能理解清楚;
4、你覺得別人說話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5、你必須要謝謝人重復一些內容;
6、你需要將電視音量調到比別人大的位置;
7、你發現自己并不明白談話的主題,常常會答非所問;
8、參加會議、去公共場所或家庭聚會時覺得有些困難;
9、除非距離很近否則不能聽到電話聲或門鈴聲;
10、你感到頭顱里有聲音,如嗡嗡聲或鈴聲(耳鳴)。
首大專家提醒您:如果您有以上情況,很有可能是聽力有所下降,要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