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女性更年期 要防“雙心病”
絕經后女性是心血管疾病高發人群。在50歲前后,伴隨更年期的到來,身體走向衰老,血壓、血脂、血糖異常的發生率增加,各種疾病相伴而至。
對于更年期女性來說,壞心情也是心臟健康的不利因素。針對這一情況,專家提醒,失眠、抑郁、焦慮、愛發脾氣,更年期女人容易發生情緒波動,導致女性生活質量降低。但是,可別小看這些心病,弄不好就會轉為心臟病。
專家認為,精神壓力及不良生活習慣,可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導致女性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增加。
更年期是身體一個調節再適應的過程,生理、心理均參與其中,不少更年期女性會患上“雙心病”,心理和心臟都出現了問題。
專家說,女性更年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防治“雙心病”是更年期女性要做好的功課。
專家強調戒煙、避免吸二手煙、限酒、限鹽,調整飲食結構,堅持有氧運動和控制體重。
不推薦常規服用多種維生素、葉酸等預防女性心腦血管的藥物,若需服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預防應謹慎,高危患者使用時應關注有無出血傾向。
膽固醇升高伴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絕經后女性應積極使用他汀類藥物使血脂達標。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女,臨床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21病區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學組成員,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雙心學組 常務副組長,中國雙心醫師沙龍秘書長,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雙心專項基金負責人,國家“健康,從心臟到心理”項目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雙心醫學》負責人,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身醫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精神醫師分會綜合醫院工作者聯盟核心委員,中華心血管 病雜志通訊編委,心理衛生雜志、中國綜合臨床雜志、中國醫藥雜志編委,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欄目組醫學顧問。
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重癥疾病的臨床診斷和處理,高血壓發病機制及臨床處理,精神心理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與處理,心血管檢驗發展研究等。
雙心醫學是心身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血管病與心理疾患的關系,轉變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在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新型模式指導下,多層次多角度治療心血管病同時重視精神心理疾患,倡導心身和諧,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心理疾患與心血管病密切相關,在心血管病患者中有較高的患病率,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同時,但是目前心內科醫生普遍對心理疾患的認知度較低,不能獲得準確及時的診斷,治療也不規范。
因此心臟科的醫生有必要接受心理學培訓,培養復合型的醫學人才,從而全面從根本上提高心理疾患的認知度和診療水平。
“心臟好也要心情好”配方
在業界相當多的人對介入治療頂禮膜拜,忽視了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基礎作用。強化冠心病二級預防策略,包括介入后的并發癥等問題,結合活血化瘀等相關方藥的合理使用,可使相當部分患者從藥物治療中獲益,當然,也需要在這方面做更科學的探討和研究。
中醫藥治療注重機體的“和諧健康”,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當然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健康地發展。中西醫兩種醫學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兩種醫學的優勢互補,會更有效地提高療效,促進機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