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老年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聽力下降原因主要以下方面。
1、耳蝸毛細胞萎縮,耳蝸底膜纖維化。
2、營養毛細胞的血管紋萎縮變性、血流減少。
3、聽神經元數量減少萎縮空泡變性等老年聾是生理機能退化的結果,所以多同時伴有聽中樞機能的退化。
聽中樞的變化導致聽覺分辨能力下降明顯,所以不少老年聾人總在抱怨“聽得見卻聽不清”。
因此,老年人使用的助聽器應該具有較高的清晰度。不可只圖便宜。
此外,由于存在聽覺分辨能力差的問題,老年人驗配助聽器要有一個比較現實的期望值——助聽器能幫助老年人改善目前窘迫的聽覺狀況,但無法使他們回復原有的聽力水平。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中共黨員,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心血管博士后,博士生導師。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市衛生系統“215”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培養計劃“領軍人才”。國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臨床、介入治療、科研、教學等方面都具有國際水準,尤其擅長復雜、高難度和高風險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射頻消融治療及埋藏式復律除顫器的植入手術,是我國有重大貢獻的綜合型、全能型中青年心血管介入專家。
聽覺器官老化屬于自然規律,目前尚無逆轉此過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說,對老年性聽力下降沒有任何預防和康復的辦法。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老年性聽力障礙,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科學選配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專業化聽力言語訓練、聽覺輔助用品的應用等都不失為有效解決聽力障礙的方法。
對大多數耳聾患者來講,迄今為止現實的方法是驗配助聽器,而且越及時越好。驗配并戴用適宜的助聽器,不僅可以改善聽覺狀況、克服語言交流及心理障礙,更可以避免聽覺分辨能力進一步的下降,是解決聽力障礙問題經濟、現實、安全的方法之一。
助聽器可以將聲音信號放大,大限度地保證使用者感受到聲音。助聽器還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聽力損失情況有選擇地放大不同頻率的聲音(比如:對高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高頻多放大;對低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則更多地放大低頻),努力保證使用者既能聽到又盡量聽清。一些助聽器在放大弱小聲音的同時,還可以按需要限制較大的聲音輸出。
然而,助聽器又非“萬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決不了耳聾患者存在的全部問題。有些戲迷或音樂迷,希望戴用助聽器后仍能像以前一樣欣賞戲曲和音樂,這種愿望恐怕不易實現,音樂的韻律可以明確地感知,但“味道”總有不足;一些高頻樂器的聲音聽不好,會感覺有些“變調”。
老年人一旦發現聽力下降,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后積極采用治療及康復手段,不要認為“人老耳背、人老眼花”是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不必去治療、康復。對老年人的神經心理項目測試表明:具有聽力障礙的老年人組,其調控信念差、心理感受狀態不良、有抑郁傾向。這說明聽力障礙并非那么“自然”,它同時會給病人造成心理創傷,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大大降低其參與社會的能動性,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此外,在工作生活中要盡量減少激發耳聾的因素,從而推遲老年耳聾的發生。如降低環境噪聲、節制脂肪攝入、多食用含纖維素的食物、忌酒戒煙、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勞逸結合、堅持體質鍛煉、避免情緒緊張和情緒激動、忌用耳毒性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