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身體各器官要正常工作都離不開氧氣,而肺是輸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唯一器官,可謂身體的“發動機”。
然而,肺的自我保護能力卻很差,各種病菌、病毒、粉塵顆粒和化學物質,常會搭著空氣的“順風車”侵入肺內,使得像海綿一樣有彈性的健康肺臟逐漸變硬,甚至像漁網一樣,滿是孔洞。
室內傷肺的因素
吸煙
“正常人的肺是紅色的,煙民的肺則完全被熏黑了。”劉又寧介紹,吸煙與吸二手煙是僅次于大氣污染的第二大肺“殺手”。
它會損傷呼吸道,破壞局部免疫系統,甚至直接或間接致癌。研究顯示,約4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由吸煙直接引起;每天吸煙20支以上,或吸煙指數(每天吸煙支數×煙齡)大于400者,肺癌發生率將升高7倍。
藥物
藥物是傷肺的第三大因素,例如藥物性肺炎、哮喘、肺水腫、肺纖維化、肺栓塞等,都可能由藥物導致。
以藥物性肺炎為例,青霉素會導致低燒、頭痛、咳嗽、氣急、胸悶、多痰等癥狀,大多在停藥后才能消失。
此外,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可能引發藥物性哮喘;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可能引起藥物性肺水腫。
室內毒氣
廚房中的有害有毒成分易侵蝕肺部,尤其是油煙。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接觸油煙的中老年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
新裝修房中的有害氣體和顆粒也很傷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研究表明,由氡(存在于瓷磚等裝修材料中)引發的肺癌占各地區所有肺癌病例的3%—14%。
基礎疾病
主要是直接侵犯呼吸器官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乃至肺癌等。這些疾病可不同程度地加速肺功能損害。
本期嘉賓介紹
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胸外二科主任、院黨委副書記。 1983年本科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2000年4月至2003年8月在美國University of Rochester病理系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博士后工作。曾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及中國航天部中心醫院胸外科工作十余年,自1994年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專攻胸部腫瘤外科,歷任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從事胸部外科三十年,在中國胸部腫瘤外科領域具有一定聲望,為胸外科知名專家。2007起至今擔任胸外二科主任,2012年進入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十”層次,所領導的科室連年獲得年度醫療質量獎等多個獎項。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0470853),北京大學醫學部“985工程”肺癌部分課題(編號98502-013-39)、北京市教委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專題課題、中國癌癥基金會課題等多個課題,目前在研課題多個,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7112025)、北京市科委肺癌專項子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專題課題(2012AA02A502)子課題等,2013年新獲國家“十二五”項目、北京大學“985工程”臨床醫院合作專項等項目資助。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肺癌的診斷與治療及肺癌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在《Nature》、《J.Boil.Chem.》、《Mol Cell Biol.》,、《PloS ONE》、《Eur J Cardiothorac Surg.》、《Int Cardio-Thorac Surg.》等國際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