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治醫師,負責臨床會診、基礎工作。1995年畢業于青島大學醫學院醫學營養系, 同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擔任營養醫師工作,2004年獲協和醫科大學內科碩士學位,2007年獲衛生部副主任醫師資格,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兼秘書長,北京中西醫結合學分會臨床營養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健康管理學組組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參加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課題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撰寫科普書籍近二十部,從事臨床疾病的營養治療、大眾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性病)是一類與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遷延性、無自愈和極少治愈、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
慢性病是全球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是全球致死和致殘的首位原因,導致了全球疾病負擔加重。
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樣面臨著慢性病的威脅,城市居民死因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疾病。
人群中與慢性病相關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煙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初次吸煙年齡有低齡化趨勢,人們對被動吸煙有害健康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膳食結構不合理,谷物類食品攝入減少,動物類食品攝入增加,成年在職人員參加體育鍛煉少,生活中半數以上的人靜坐時間在5小時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檢出率逐年上升等都是患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變不良行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減少多種慢性病的發生。
控制慢性病 自我管理是關鍵
脂肪酸過多危害極大
脂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能夠貯存和提供熱能,供給必需脂肪酸,調節人體代謝,同時阻止體溫的散失,起御寒、維持人體體溫的作用。
但人體的脂肪含量必須合理,一旦脂肪酸過多,對身體危害極大。
一方面,它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TC)和游離脂肪酸增加,造成動脈硬化。
另一方面,它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葡萄糖的氧化利用率和肝臟、骨骼肌、脂肪等組織的胰島素受體數目,增加糖異生作用,間接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少吃動物內臟
脂肪的來源主要包括動物內臟、肥肉、動物的皮類以及干果類。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動物內臟,因為糖尿病是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動物的內臟都含有高膽固醇,會阻塞血管,加重血管硬化。
吃動物內臟一星期好不要超過兩次,且每次的食用量不能超過50克。此外,雞鴨皮含脂肪和膽固醇較多,也應適量食用。
盡量多嘗試一些不同的食用油,而不要老是盯著一種油吃,因為不同的食用油的營養價值也有所差別,經常換著吃可以互相補充各自的不足。
植物油比動物油對糖尿病患者更好,建議多選擇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少選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多),每天食用油攝入量適宜控制在25克以下。
要控制如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關鍵要靠病人學會自我管理,其中飲食管理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