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不小心著涼或細菌入侵,都會引起感冒,特別是冬春兩季尤其容易患感冒。本文中,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治療感冒的民間偏方,以及日常生活中預防感冒的生活習慣等相關內容。
一、感冒的食療方法
感冒的不同階段可以采取不同的食療方法。如感冒初期喝紅糖姜汁,患流行性感冒后喝蔥豉湯等。
姜中的姜辣素、姜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姜,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紅糖則可補充熱量。但姜湯只適用于外感風寒,得了熱傷風的人,則不適合飲用。而且,姜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也不要吃。
有人認為,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
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除了發燒以外,并不適合感冒期間食用。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腳冰冷等情形,吃了更容易讓病情惡化。
吃蔬果因蔬果屬堿性食物,攝食后不利于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多吃富含鈣、鋅元素及維生素的食物,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般出現咽喉腫痛、流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癥反應時,不宜吃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芪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更重。中醫認為,性寒的水果如西瓜、梨等具有解熱作用,可以用來“熄火”。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44歲,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從師于李恩復、周平安、李發枝、王永炎教授;作為骨干參加了SARS、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救治,是“金花清感方”的六名研制人員之一。擅長頑固性咳嗽,肺間質纖維化,難治性哮喘,難治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統疑難病證的中西醫診治。目前擔任國家衛生部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藥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病分會常務理事。曾獲得首都甲型H1N1流感科技攻關獎勵、華夏醫學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曾獲得第二屆首都群眾喜愛的青年名中醫稱號。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此外,中醫古籍中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于發燒的人也有幫助。做法是取青蔥蔥白部分,加上豆豉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其中的蘋果酸、磷酸等會刺激血液循環,發汗的效果比姜湯更快;發酵的豆豉則可補充體內的蛋白質。
二、預防感冒的生活習慣
1.每天用兩手食指按按上星穴,然后按風府穴,達到酸麻感為宜。
2.每天兩手伸開,以掌相搓30 次,并向迎香穴按摩十次。
3.每天晨起后,到室外散步或做體操,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4.早晨起床后,開窗通風。
5.每大早晨起床后,用冷水冼臉,晚上用熱水洗腳。
6.每天早晨淡鹽水漱口一次,可消滅口腔里的病菌。
7.集中精力,身體端正,兩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做深呼吸10次,切忌憋氣。
8. 視氣溫增減衣物,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捂帽,避免傷風受涼。
9.每日早晨和晚上,可用食醋在房內各熏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
10.晚上用紅糖30克,鮮姜末3克,開水沖泡后飲用,睡前飲綠茶亦可,失眠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