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判斷尿液健康有三個指標
在泌尿外科專家楊勇看來,判斷一個人小便是否健康有三個指標,即排尿不費力、有尿憋得住、尿液淡黃透亮。一旦長時間出現以下某種癥狀,就要注意健康問題了。
尿頻、多尿。如果不是飲水過多造成的排尿次數超過8次,就叫做尿頻。泌尿外科專家楊勇說:“小便次數增加,每次尿量減少,有可能是膀胱儲尿功能下降。如果小便次數增加,但每次尿量沒有減少,就是多尿,有可能是身體的代謝功能出現問題,比如糖尿病等。”如果尿頻的同時,還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適,應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統感染。
排尿時間變長、連續性不好。男性排尿時間明顯變長,連續性不好,有滴滴答答的感覺,排尿困難,尿無力,中老年男性夜尿次數增加等癥狀,都是前列腺疾病的信號。
尿液泡沫多、有異味。排尿時,如果發現馬桶中泡沫增多,尤其是早上第一泡尿泡沫明顯,可能是腎臟疾病造成的,應該及時去醫院做尿常規檢查,看尿中蛋白是否增多。如果尿液有種爛蘋果的味道,要懷疑是糖尿病的征兆。
尿液顏色不正常。呈紅色:說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紅細胞,也稱“血尿”,多是由腎病、結石、前列腺炎、膀胱腫瘤等引起。如果出現劇烈的腰痛,同時伴有血尿,多半是結石引起,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
呈醬油色:是由于尿中紅血球被大量破壞所致,也可能是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黃疸等。
呈白色:好像牛奶一樣,有時混有白色凝塊或血液,說明尿中有乳糜,源自絲蟲病或腎、淋巴管堵塞。
尿液發黃:黃連素、維生素B等藥物會引起尿液變黃。但如果沒有吃藥,尿色很黃且持續半個月以上,就要提高警惕。尿色太黃,往往預示著肝膽疾病,如肝炎、膽結石、膽道阻塞、梗阻性黃疸等疾病。
當然,食物有時也會改變尿液顏色,因此大家不要過于恐慌。泌尿外科專家楊勇和許清泉后提醒,如果你的尿液性狀和顏色發生改變,且持續時間較長,又難以從攝取的食物或藥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醫院查出具體原因。
健康的尿液是怎樣的
一般人都認為,尿液是人體排出的“垃圾”,其實不然,它是檢測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人們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會在血液里形成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毒素”,只有通過尿液將它們及時排到體外,才不會影響健康。健康的尿液有一些標準,如果指標發生了改變,就可能預示著疾病。小便和健康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人們在小便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在泌尿外科、男科和婦科專家的指導下,總結出“健康小便指南”,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健康的尿液什么樣
尿液顏色:淡黃透亮。健康的尿液應該是淡黃、透亮的,不會有沉淀、渾濁的現象。但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比如飲水量、體溫的變化以及食物、藥物的作用。喝水多的時候,尿液可能像白開水一樣,是無色的;喝水少、出汗多的時候,尿液就可能會呈啤酒似的黃色,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排尿頻率:每天不應超過8次。從理論上說,一個人每天的排尿次數不應超過8次。白天7次,晚上1次,這是佳比例。但個人飲水量不同,白天排尿4—6次也是正常的。夜尿好不超過2次,如果睡前喝水較多,起夜次數隨之增加,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晚上沒喝多少水,卻老是起夜,就要留意疾病了。
尿量:每天1500毫升。我們每天的排尿量應該在1500毫升左右,但由于人們的飲水量不同,只要每天的尿量多于400毫升、少于3000毫升都沒有問題。一天的尿量少于400毫升,就是少尿的表現;而多于3000毫升,就屬于多尿。
本期嘉賓介紹
男,1996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外科學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赴新加坡、日本、美國、歐洲接受泌尿外科醫師培訓。兼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VHL國際聯盟國際咨詢委員;歐洲泌尿外科協會會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前列腺癌》編委會秘書。
從事泌尿外科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熟練掌握泌尿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泌尿外科微創治療技術。專業特長為泌尿外科腫瘤學和普通泌尿外科。從1998年起率先在國內組建了VHL基因與家族性和散發性腎癌關系的研究小組,探討了國人的基因突變特點及散發性腎癌的發病機制,制定了我國的診治流程及指南。作為課題主要執行者完成教育部重點博士點基金一項《缺氧誘導因子α在腎癌中的作用》。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專題發言。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7篇,其中英文4篇,參與撰寫泌尿外科專著2部。曾獲得2001年教育部優秀博士稱號;2003年北大醫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北大醫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2007年北京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演示競賽醫科類二等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