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頸動脈阻塞的危害
頸動脈阻塞腦子“不靈光”
日前,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學者發現,頸動脈阻塞會增加人們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出現問題的幾率。
研究人員選取了一組無癥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通過檢測發現,他們頸動脈的直徑僅為正常人的一半。
研究人員另外選取了一組未患有頸動脈阻塞但存在患上這種疾病風險(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冠心病)的病人作為控制對照組。
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多種認知功能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存在頸動脈阻塞的參與者在思維能力測試中的表現較為糟糕,他們在運動能力、處理速度、學習能力和記憶力測試中的得分較低,但在語言能力測試中的得分與另一組參與者并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年會上宣讀的這項研究成果,強調了患者要對頸動脈阻塞進行積極的藥物治療和認知功能康復,甚至要采用外科手術來打開頸動脈;因為它不僅會引起腦卒中,而且會影響到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頸動脈堵塞會導致思維能力下降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頸部的頸動脈堵塞會導致記憶和思維能力減退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可能需要更積極地治療這種情況,這是由于在動脈斑塊積聚形成。這項研究在4月23日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在費城的年度會議中提交。
研究主要作者,摩馬里蘭大學醫療中心和醫學院的布拉杰 拉爾博士說:“到目前為止,頸動脈阻塞的診斷和管理的重點一直是預防中風。因為這些被認為是唯一導致病人傷害的障礙。”
拉爾說:“這些結果在頸動脈狹窄患者中強調評估記憶和思維狀態的重要性。”
在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測了67名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的參與者。
對于這些參與者,他們的動脈直徑減少一半。這項研究還包括了60名沒有頸動脈堵塞的人,但也確實有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血冠狀動脈疾病。
研究人員測試了參與者的思維能力、考察了他們的處理速度、學習、記憶、決策和語言。
他們發現頸動脈堵塞的參與者在思維測試中表現更糟。他們得分也較低的包括對電動機和加工速度進行的評價,以及學習和記憶測試。研究人員說,語言成績在兩組參與者之間沒有差別。
雖然這只是初步研究,但拉爾表示:“如果這些發現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證實了,將會顯著影響他們擁有新的治療目標和解開更多的問題,如:這些患者應該更加積極治療和藥物治療,認知康復,甚至手術打通動脈。”他說,他預計后續的研究將尋找原因和好的治療方案。
本期嘉賓介紹
男,博士,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汶川大地震后,張鴻祺奔赴一線,診治顱腦外傷患者300余例。張鴻祺在奧運會醫療保障中表現出色,被選為醫療志愿者代表,在殘奧會閉幕式上接受獻花。“‘治病’和‘治好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也是衡量一個醫務工作者稱職與否的標尺,在張鴻祺看來,認真做好每一例手術的責任心、傾聽患者心聲的愛心與甘于奉獻的無私之心是一名優秀醫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15年來,張鴻祺每天長達12小時的工作,為搶救重危病人徹夜不眠;為保證腦血管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創建腦血管病急性期的外科和介入治療“綠色通道”,發揮團隊優勢,24小時“隨叫隨到”,由此將腦干急性梗塞的患者死亡率由原來的80%降低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