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常是通過身體的一些不適癥狀來感知自己的心臟是否有問題,其實還有別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心臟方面疾病的隱患。下面就讓我們的甄文俊專家來講講怎么從手指的長度來看心臟的隱患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我們常說十指連心,我們的手上也存在著一些健康的秘密,下面就來了解一下。
《手指長度比》一書作者、英國斯旺西大學生物學家約翰·曼寧教授總結說,食指與無名指長度比可預示特定的某些疾病。手指長度測量好以右手為準。
從手指長度看心臟病隱患
無名指長于食指者易患以下疾病
1. 關節炎
諾丁漢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無名指更長的人患關節炎危險會增加一倍。
2. 厭食癥
一般有厭食癥的人他們的無名指應該都比食指要長一些,這與他們身體里的一些激素有關。
3. 感冒
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發現,無名指比食指長的人感冒幾率更大,也更容易發生水痘和風疹。
食指長于無名指者有以下健康隱患
1. 心臟病
食指更長的男性在50歲之前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更大,而無名指越長,心臟病危險就越小。
2. 易餓癥
食指更長的女性更容易發生飲食紊亂、易餓癥。
3. 哮喘和過敏
如果是食指比較長的話,這類人更容易患哮喘病,而且更容易過敏。
男孩手指長度預示心臟病
手指的確與心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手指長度、年齡和心臟病之間有直接關系。看看男孩的手指,就可以知道他們成年后是否會有患心臟病的危險。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們是在對不同年齡段患心臟病的男性做研究之后得出這一結論的。
此項研究的負責人約翰·曼寧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151名男性心臟病患者,結果發現,食指相對較長的人發病的年齡在35歲到80歲之間,而無名指較長的人在58歲到80歲之間。他們得出結論,無名指與食指長度相同或稍短的人在30歲至40歲時突發心臟病的幾率較高。無名指長的人更易在年齡較大時患心臟病。
這是心臟病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因為兩個手指的比例是在子宮中就決定了的,而且終生不變。這就是說,即使一個孩子的手指還沒有完全長成,也可以據此來推測成年后患心臟病的可能。其他一些方法,如腰圍和臀圍比例,體重指數等,都是經常變化的,而且會受年齡影響。
用這一方法找出有發病危險的孩子后,應鼓勵他們吃低脂肪、低鹽的食物,不要吸煙,并經常做運動。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專家認為,手指長度可能與男性體內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關。他們發現無名指長的人睪丸激素分泌水平也較高,而這種激素有助于降低患心臟病有風險。
本期嘉賓介紹
甄文俊
男,主任醫師,現任我院心胸外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常委;《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中華臨床醫藥雜志》、《中國醫刊》、《北京醫學》等專業刊物編委。國際心胸外科醫師協會會員。國內多家省、市級醫院客座教授。
1982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醫學院醫學專業。1985-1986年進入美國加州羅馬林達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后訓練項目研修,獲博士后訓練證書。1997-1998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澳大利亞查爾斯王子醫院進修心血管外科。
甄文俊醫師自1982年開始在北京醫院工作,至今己有近20余年的歷程。以他作為學術帶頭人的心胸外科是我院的重點學科,在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大血管疾病、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等疾病手術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高齡老年人的心胸外科手術及圍手術期處理有很高的水平。
甄文俊醫師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自體動脈材料冠狀動脈搭橋術,及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并在臨床和基礎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這兩項技術分獲北京醫院1998年度和1999年度兩個新技術一等獎。心臟不停跳、不用體外循環下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避免了體外循環對人體的損害作用,患者恢復快,大大減少和避免了輸血,老年患者采用此法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更有其優越性。近期開展的內窺鏡獲取搭橋血管技術,更減少了創傷。
在臨床工作的同時,甄文俊醫師還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作為課題負責人或主要完成者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發表《老年人開胸手術安全性評價》、《自體橈動脈和內乳動脈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的應用》、《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學術論文40余篇。參加了《中國老年醫學》、《普胸外科基礎》、《實用老年醫學小百科》、《現代老年病診療手冊》、《臨床急癥診斷治療學》等著作的編寫。
診療范圍:冠脈搭橋治療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血管疾病等的手術矯治,食管、肺、縱隔腫瘤等的手術治療及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