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這個詞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吧?看電視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些演員為了拍攝動作場面而受傷導致骨裂的情況。那么骨裂患者在飲食上要注意什么?骨裂多久時間能好?想知道就一起看下去吧!

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后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愈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并不加速斷骨的愈合,而對于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
此是由于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
所以,對于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并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愈合。尤其對于骨折后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并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忌多吃肉骨頭
不少老人都形象以形補形這件事,比如說吃腦子就能補腦子,吃骨頭就能補骨頭,因此很多骨裂患者在生病之后都會被家人告知多吃一點骨頭湯。然而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甚至會影響病情。
這是因為骨裂發生之后,我們身體其實需要的物質是骨膠原,它能幫助骨的再生。然而吃大骨頭補充的是磷和鈣,根本就幫不上忙,反而會使得骨質里的有機物質失調。
所以在骨裂發生之后,不建議大量的吃大骨頭,這會對骨頭的愈合起到反作用。當然偶爾的吃一頓,對身體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只要注意別天天吃就行了。同理也不需要大量的喝牛奶或者是吃鈣片,這些都要注意用量。
忌少喝水

臥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
如臥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臥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臥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