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小炒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一類菜系,炒菜的方法都是不盡相同的。但同時炒菜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很多人都會犯的炒菜誤區有哪些呢?炒菜小竅門你們知道嗎?炒菜什么時候放鹽比較好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炒菜誤區
誤區一:剩油反復使用
因為經過高溫加熱的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油里面會殘留苯并芘、醛類、雜環化合物等致癌物。而且,用過的油已經氧化,存放不當容易變質。
誤區二:油冒煙時才下鍋
炒菜前熱一下鍋沒問題,但是等油冒煙了才下鍋,問題就大了。油的沸點比水高,等到油鍋冒煙時,油的溫度都已經在200℃以上了。這時才炒菜的話,可能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也會使食物本身的營養流失。
誤區三:炒菜油溫高
炒菜時油溫越高,炒出來的食物顏色越深,產生的丙烯酰胺也越多。
誤區四:放太多鹽
常年食用鹽分過多的食物,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就更容易作用于胃壁,從而增加胃癌風險。
誤區五:炒菜先過油
很多人在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看色澤鮮艷,但是不健康啊。這樣炒菜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也破壞了蔬菜中的營養素。
誤區六:炒菜、燉湯時間久
炒菜時,如果火力太小、炒得太久,食材中的維生素C、花青素、葉綠素等營養素就會隨汁液流失。燉湯時,越久越香濃?但燉豬肘子、燉豬排骨這種湯還是少喝吧!這些肉富含飽和脂肪酸,并且燉煮時間久,喝的全是油和脂肪!
誤區七:炒菜后不刷鍋接著炒
炒完一道菜不刷鍋就接著炒第二道?即使鍋看著干凈,面上也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這就跟反復用油的道理差不多。
誤區八:總吃煎炸食物
像土豆、饅頭這樣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淀粉類食品和一些蔬菜,煎炸、燒烤等高溫烹調時,油的溫度通常超過120℃,容易產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誤區九:菜一炒完就關油煙機
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炒菜結束后就關油煙機,廚房里仍然會殘留未排干凈的廢氣。長期接觸廚房高溫油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約2~3倍。據說這是比吸煙更危險的致肺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