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少吃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和少吃豆制品
含草酸鹽高的食物有番茄、菠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過高的草酸鹽攝入也是導致腎結石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豆食品含草酸鹽和磷酸鹽都高,能同腎臟中的鈣融合,形成結石。
(1)過飽和狀態形成
尿液中晶體,如鈣磷離子或胱氨酸、尿酸、磷酸銨鎂及磷灰石等物質增加,超過了尿中溶解度,呈過飽和狀態,出現晶核后逐漸形成結石。
(2)基質核心和基質成核作
基質平均占結石重量的2.5%,屬基質結石者占65%。基質成分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無機物,它可能來自腎小管細胞、血漿粘蛋白、抗原抗體復合物或細菌等。
目前認為腎結石的形成先由基質形小球,其表面有皺褶,可吸附結晶物質,濃縮后外層又形成基質膜,結晶物質再沉著,久而久之,便形成片狀分層結石。
(3)尿中結石形成抑制物減少
正常尿液中含有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可增加尿中難溶解性溶質的溶解度,從而抑制結石形成。
有機物質如尿粘蛋白中的硫氫基類可降低草酸鈣的沉著,尿素可促進尿酸的溶解,無機物質則如焦磷酸鹽可抑制碳酸鈣和草酸鈣的沉著,鎂離子可增加草酸鈣和磷酸鈣的溶解度,枸櫞酸能與鈣結合而抑制鈣鹽沉著。
若這些物質減少或缺乏,就有利于結石的形成。對復發性結石,若能補充缺少的抑制劑,將能起到預防結石復發的作用。
(4)腎鈣化斑的形成
Randall發現在腎結石患者中,腎盞乳頭區的小管腔內存在鈣化的斑塊,隨著鈣化斑表面的粘膜脫落,斑塊顯露于腎盞尿中,繼續生長并排入腎盞或腎盂內,形成腎結石。
Carr用顯微放射學方法觀察到斑塊比腎小管細胞大5—6倍,不可能在腎小管腔內,而是位于淋巴管內,后匯集至腎乳頭區。當淋巴管炎癥或阻塞,斑塊便可突破進入腎盞內,繼續生長形成結石。
腎結石的早期癥狀
無癥狀
多為腎盞結石,體格檢查行B超檢查時發現,尿液檢查陰性或有少量紅,白細胞。
腰部鈍痛
多為腎盂較大結石如鑄形結石,劇烈運動后可有血尿。
腎絞痛
常為較小結石,有鏡下或肉眼血尿,腎區叩痛明顯,疼痛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全身冷汗,脈搏快速微弱甚至血壓下降,常伴有惡心,嘔吐及腹脹等胃腸道癥狀。
排石史
在疼痛和血尿發作時,可有沙粒或小結石隨尿排出,結石通過尿道時有尿流堵塞并感尿道內刺痛,結石排出后尿流立即恢復通暢,病人頓感輕松舒適。
感染癥狀
合并感染時可出現膿尿,急性發作時可有畏寒,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癥狀。
結語:一般患上結石都是沒有什么癥狀的,不像其他的病早期都會表現出一些不適應的癥狀,但是結石的特點就是早期沒有任何的癥狀,后期才會出現腰疼等現象,所以身體的檢查是不能少的,因為我們從外面是發現不了的,只能通過檢查來看,所以患上結石的人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調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