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在吃中藥期間不能吃的食物,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降低藥性并且影響人體健康。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在吃中藥期間還應該避免吃西藥,以免藥性相沖。
5.腥膻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濕、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膻氣味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膻,往往影響藥效。
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膻味。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膻之物,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發物。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生過敏,從而加重病情。
6.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堿等產生沉淀,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好在服藥2~3小時后再喝。
中藥,即使是單味藥,由于所含成分復雜,其功能與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僅限于一種。
中藥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諸多功效與作用中的一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 部分就屬于“與用藥目的無關”,會帶來不良影響。從臨床看,中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只占10%左右,遠遠低于西藥,并且嚴重不良反應較少。
現代中醫學認為,原則上,服藥應該避開進食的時間,從飯前半小時到飯后1個小時都不要服中藥,以防食物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有三類藥物通常嚴格要求空腹服用。
首先,治療胃潰瘍、胃黏膜糜爛時,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藥,來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內壁產生一層保護膜,這類藥物應盡可能選在飯前空腹服用。其次,一些瀉下的藥物,如治療便秘的大黃等,也應該空腹服用。后,滋補類藥物也多建議空腹時服用。
但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個人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王阿姨,在空腹服藥后出現了胃疼等副作用,就應該考慮改為飯后服藥。
具體服藥的時間選擇,還應考慮到藥物的性質和作用特點。安神藥應該選擇在睡前約1小時服用;驅蟲藥也應該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時間充分殺蟲,次日可將蟲體排出體外。治療瘧疾的藥,應在有規律的發作前2小時服,這樣有利于殺死瘧原蟲,控制瘧疾的癥狀發作。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中藥配藥禁忌的相關內容,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吃中藥時的禁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文中還提到了中藥的療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