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民以食為天,但是很多疾病也是從口入的,如果食物變質了,食用后就會引發一些負面影響,而聞味道是辨認食物是否變質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我們想要一個健康飲食,就要辨認下食物是否變質再食用,那么變質的食物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如何判斷食物變質了呢?
其實很多人都會遇見過這種情況,食物放一個晚上后味道就變了,出現一些很奇怪的味道,其實這就說明食物里面已經變質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味道吧,有這種味道的食物千萬不要買。
哈喇味
常見食物:各種油脂及含油脂較多的食物,包括植物油、豬油、黃油、奶油、堅果類、油炸食品、糕點類、臘肉魚干等。
氣味來源:由于放置時間過長或者儲存不當,高脂肪食物會產生令人不愉快的、苦澀的味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哈喇味”。哈喇味主要來自于脂肪氧化酸敗產物———氫過氧化物分解產生的小分子醛、酮、醇、酸等。油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脂質不僅會導致食品的外觀、質地和營養變差,甚至會產生致突變的物質,比如氫過氧化物幾乎可以與人體內所有分子或細胞反應,破壞DNA和細胞結構。哈喇味的產生往往伴隨著顏色的褐變(如臘肉的肥肉部分由白變黃)和食品質地的變化(如糕點變得干硬、不好吃)。
應對措施:油脂的氧化酸敗受到空氣中的氧氣、光照、微生物、水分和酶等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儲存上述食物的時候要注意密封、避光、避免受潮和高溫。
腐臭味
常見食物:魚貝類、畜禽肉類、雞蛋、豆腐、豆腐干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氣味來源:高蛋白食物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發生腐敗變質,產生腐臭味。腐臭味主要來自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產物,如吲哚、硫化物、硫醇、糞臭素、尸胺、醛類、酮類和細菌毒素等,這些物質可致人體中毒。除了腐臭味,這類食物腐敗變質還表現為表面發黏、顏色變綠等。
應對措施:為了盡量避免腐敗變質,該類食物購買后要及時食用,或者放在冰箱冷藏或凍藏,如果發現這些食物有腐臭味,就不能繼續食用了。
酸味或酒味
常見食物:糧食、蔬菜、水果、糖類及其制品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氣味來源: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生單糖、雙糖、有機酸、醇、醛類物質,就會發出酸味或酒味,這也是釀酒、釀醋的基本原理。但上述食物在家庭儲存過程中出現了酸味或酒味時,通常意味著食物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發生了腐敗變質,比如米飯變餿、糕點變酸、水果腐爛等,不宜繼續食用。
應對措施:糧食、水果等一次不要買太多,好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