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在網絡上開始刷屏了,自己磨的豆漿居然會出現假沸現象,人喝了是會中毒的。這讓很多喜歡自己煮豆漿喝的網友都大吃一驚,原來自己喝了這么長時間的豆漿,居然是有毒的!并且網絡上也出現了試驗,證明了假沸的豆漿確實沒有達到煮熟的溫度,就開始沸騰了,那么為什么豆漿會出現假沸這種情況呢?我們喝了真的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嗎?
豆漿是否真的有假沸現象
這篇新聞報道上稱,王女士的孩子因為喝了自磨的假沸豆漿,居然不幸中毒身亡。喝豆漿為什么會中毒呢?有網絡傳言稱,當豆漿加溫到80℃的時候,就會出現假沸現象。
這個時候生豆漿當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質并沒有被完全破壞,就像是胰蛋白酶抑制劑,只有繼續加熱沸騰,才會被完全破壞的。
在試驗當中我們會看到,豆漿剛開始加熱不久,豆漿當中的溫度計顯示溫度的變化是非常顯著的,隨著煮豆漿的時間越來越長,豆漿的溫度也開始勻速上升。
當溫度到達了80℃的時候,豆漿的鍋邊開始有小泡冒出。等到豆漿到了90℃的時候,鍋里面的豆漿開始有了變化,冒泡的現象變得更加明顯。
等豆漿到了93℃的時候,豆漿在鍋里面翻滾的是非常厲害的,如果不是通過溫度計來判斷,我們很可能會認為豆漿已經煮熟了。
其實,這個時候距離100℃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為什么假沸豆漿不安全
假沸的豆漿也就是沒有煮熟的豆漿,這種豆漿當中存在含量比較高的有害物質。假沸豆漿當中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失活率是40%,沒有達到100%失活率要求,相差了60%,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食用是非常不安全的。
生豆漿當中有很多有害成分,比如抗胰蛋白酶、酚類化合物和皂素等,抗胰蛋白酶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酚類化合物可以讓豆漿產生很大的苦味和腥味,而皂素可以刺激消化道,引發惡心、嘔吐、腹瀉等情況,從而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導致全身中毒。
生黃豆當中的皂素,對于黏膜有著很強的刺激性,皂素含有能破壞我們紅細胞的溶血素,除此之外,生黃豆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白細胞凝集素等多種有毒成分,這些有毒物質必須要加熱到100℃以上才能被破壞。
所以說,為了防止我們喝到假沸的豆漿,我們在飲用家庭自制豆漿之前,應該將豆漿燒開煮透,然后在豆漿煮沸的過程當中,當生豆漿開始假沸的時候,我們就完全忽視這種現象,讓假沸的豆漿持續加熱十分鐘,這樣就不會出現有毒物質了,而且經過徹底煮沸的豆漿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中大豆蛋白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