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經胃腸道吸收進入大腦后,在腦組織的局部產生抑制性神經遞質-氨基丁酸,調節大腦正常功能,但是谷氨酸過量則-氨基丁酸生成過多,大腦抑制性神經遞質占上風,各種神經機能就會處于抑制狀態。
過食味精三個巨大危害 讓孩子吃成“矮個”
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對小鼠體內注入過量的味精后發現,被注入味精的小鼠在一段時間后,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各個部位出現受損現象,性機能降低,還出現肥胖癥。由于骨骼中的紅細胞和黏性白細胞數量減少,而且鈣鹽進入細胞質受到破壞,而影響了細胞的合成,使骨骼的生長受阻。
進一步研究表明,兒童過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鈉的食物,大腦生成的過多的-氨基丁酸將會抑制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旁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使得甲狀腺素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減少。
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的負面影響是眾所皆知的,而甲狀旁腺激素是用來調節血鈣和血磷重要的激素,它有減少鈣從尿液中丟失,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的作用,它的分泌一旦不足,鈣磷就會大量流失,人體的骨骼生長和發育就會受阻。
因此,對于正在生長發育的少年兒童,除了要注意味精用量,保證每天味精的用量不超過5克外,而且家長們要管好他們的嘴,不要經常讓他們暴飲暴食或者吃山珍海味。
營養師告知:三種人慎用味精
味精-80%谷氨酸鈉成分,20%成分是氯化鈉。做菜常放一點提提鮮味,尤其是做湯的時候是少不了它。不過有這樣三種人還是需要慎用的,至少也是不能食用過量。
第一類:兒童
如果兒童食入過量味精,可能影響胃的功能,會出現偏食,厭食,愛吃零食等壞習慣,還會影響兒童體內正常的酸堿平衡,造成消化不良,影響健康發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市場上的兒童食品中,如小零食,有許多就是靠添加味精來吸引兒童成癮的,應引起高度重視。
第二類:老年人
因為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如靠味精來刺激胃口,更容易造成對味精的依賴性。
另外,味精中含有相當數量的氯化鈉,一些劣質味精中食鹽占了大部分。這樣就造成了鹽的大量攝入,成為高血壓的誘發因素之一。所以,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老年朋友限鹽,也得限味精。
第三類:哮喘病患者
味精的谷氨酸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食用有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重者發生呼吸痙攣,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目前研究發現,味精有誘發哮喘發作的可能性。在人們食用味精的2—12小時內,味精被吸收,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導致哮喘發生。
研究還認為,如果一個人在空腹的條件下,吃下較多的放有大量味精的食品,就會更容易引起氣喘的發病。
營養專家:家常吃味精的5個禁忌
1.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2.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涼菜之中。
3.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并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4.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后,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5.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味精吃多了會怎樣已經完全了解了呢?味精是不宜吃多的,否則對身體的危害很大,以上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味精的相關危害和禁忌事項,希望小編今天的介紹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