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人要走出的飲食誤區
第一,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期,多在夜間突然發作,以拇趾及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表現為劇痛、腫脹、皮膚暗紅。在此期間有些病人急于使用降尿酸藥,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急性關節炎發作時盡量不用降尿酸藥。急性期給予一般性處理,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飲水等。痛風的間歇期再系統地應用降尿酸藥;
第二,對痛風病人的飲食方面,傳統觀念認為患了痛風就要堅持低嘌呤飲食,這種觀念只對了一半。
臨床研究發現,肉類食品中特別是羊肉高誘發痛風的主要因素,對這些食物控制攝入量是必須的。
但對于富含嘌呤的蔬菜和豆制品敬而遠之則完全沒有必要,有臺灣的研究表明,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同時富含膳食纖維、葉酸和維生素C等,反而對痛風病人起到保護作用。
另外對于豆制品引發痛風的傳統說法,有關研究表明豆制品在加工過程中大部分嘌呤已經流失掉,剩下的大都是蛋白質,這反而對痛風病人是好事。
食物中嘌呤含量指標
輕微嘌呤含量(每100克含0-25克嘌呤)
牛奶、芝士、乳酪、雞蛋、大部分蔬菜、水果、米、面、面包、脂肪、油、茶、咖啡等。
中等嘌呤含量(每100克含25-100克嘌呤)
瘦肉、豬肉、羊肉、家禽、魚、蝦、龍蝦、豆腐、豆奶、菠菜、綠豆、花椰菜、蘆筍、蘑菇、紫菜等。
高度嘌呤含量(每100克含150-1000克嘌呤)
鵝肉、動物內臟(肝、腎、腸、心和腦)、鰻魚、鯡、魚卵、魚皮、蝦米、海味、貝類如扇貝、蠔、發酵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