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怎么吃才健康
榴蓮是一種奇特的水果,愛它的人會愛死它,微量元素分析儀恨它的人也同樣會恨死它。近一則新聞稱,一個小伙子吃了很多榴蓮后又大量喝酒,結果引發猝死。一時間,微博上“吃榴蓮喝酒恐致死”的信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什么樣的水果吃法是禁忌,我們又該如何科學吃水果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稱,如果能夠把握以下六點原則,便能健康吃水果,且感受到水果的好處。
1、每天要堅持1-2份(每份200克左右)水果
“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是一句眾所周知的健康忠告。事實上,除了蘋果以外,每天吃任何一種水果都是對人體健康也大有裨益。陳超剛說,水果含有人體三寶,又稱三“素”,即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纖維素,這些營養成分不僅促進健康,還能可預防某些癌癥和很多疾病,水果中還含有很多其他活性成分,有益于健康和預防疾病。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常吃橘子、柑、橙等柑橘類水果可使口腔、咽喉、腸胃等部位的癌癥發病率降低50%,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19%,同時對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所以,為了健康著想,每天好保持1-2份(每份200g左右)水果的攝入量。
2、在兩餐之間吃
什么時候吃水果好呢?到底是餐前還是餐后呢?其實水果是一種零食,好在兩餐之間吃。而如果要減肥的數,可以在進餐前20-40分鐘吃一些水果,這樣可以防止進餐過多導致的肥胖。水果普遍熱量較低。飯前吃水果,其中富含的果糖和葡萄糖,可快速被機體吸收,滿足機體對能量的緊迫“渴求”,水果內的粗纖維還可讓胃部有飽腹感,這樣可以減少正餐攝食量。
3、盡可能多吃季節性水果
目前很多人認為,多吃應季水果,而反季節水果則要少吃,其實,雖然有些反季節性的水果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催熟、保鮮,對人體尤其是嬰幼兒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許多反季節性水果,并不一定是大棚的產品,其中也有來自南方的產品,甚至是來自國外的產品。比如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蔬菜水果,其實沒什么應季問題,其營養價值也未必低于北方的應季產品。因此,只要合理選擇,能經常吃水果,比不吃水果對健康益處大。
在廣東,長年水果和季節性水果。長年水果有:香蕉、柑、桔、西瓜、葡萄、木瓜、風梨(菠蘿)、石榴、菠蘿蜜、車厘子、山竹等。季節性水果有:荔枝、龍眼、棗、芒果、榴蓮、黃皮、紅毛丹等。
4、不能用水果替代蔬菜或主食
有人認為,吃蔬菜水果不會發胖,因而大吃特吃,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或主食。水果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普遍少于蔬菜,而且兩種纖維素種類不同。如果不吃蔬菜,只靠水果絕對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營養素。
此外,多數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質含量卻很低,在1%左右,幾乎不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遠遠不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需求。所以,水果只可做補充營養物質,不能作為主食。
5、糖分含量高的水果,一次不宜吃太多
(1)含糖低的水果中西紅柿含糖為2%;
(2)西瓜、香瓜含糖4%-5%;
(3)葡萄、櫻桃、橙子、橘子、枇杷、梨、桃子、李子、石榴、檸檬、柚子、楊梅、蘋果、菠蘿等均含糖大約在8%-12%。
(4)香蕉、桂圓、荔枝、柿子、椰子含糖在14%-20%。
大吃或狂吃含糖分高的水果,一樣會使人長胖!因此,陳超剛認為,好能夠選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小于10克的水果:比如西瓜、橙子、柚子、桃子、李子、菠蘿、草莓、西紅柿等,此類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如荔枝、龍眼、榴蓮等,這些水果不會增加人體過多熱量,可適當多吃。而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就要小心謹慎不要多吃了。
總結:夏季在進補養生亦或消熱避暑時選擇進食水果仍需謹慎,雖然時令水果鮮美,但也需注意其飲食禁忌,切不可貪鮮貪好。水果不僅僅是為人體提供水分和營養物質,不同的水果本身也包含不同的成分,了解清楚這其中的“小秘密”,才能真的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