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孕婦營養不良,就可能使胎兒半途夭折,或者早產、先天畸形等。
孕期婦女需要供給充足的蛋白質,以保證胎兒生長發育構成組織以及母體子宮、乳房和胎盤的發育;供給充足的鈣、磷以及維生素D。
以保證嬰兒牙齒發育良好;還需要補充碘、鐵和維生素A、C、B,以防甲狀腺腫大和妊娠性貧血,也有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
孕婦應根據不同生理時期分別選食不同食物。
1、懷孕初期(前3個月)
此期間胎兒生長慢,各營養需要與孕期前基本相同。如有惡心、嘔吐反應,就盡量適應孕婦的,胃口,供給孕婦喜歡的食物。
為減輕嘔吐反應,可供給較干的食物,如燒餅、餅干、烤饅頭干、面包干等,嘔吐嚴重的,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偏堿性食物,以防酸中毒。
2、懷孕中期(4-7個月)
此期間胎兒生長發育快,故應多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蛋、奶、瘦肉、魚類、豆類和蔬菜、水果,供給富含纖維素和果膠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蘋果、梨等,以防便秘。
3、懷孕末期(后2個月)
胎兒生長更快,且胎兒體內貯存的營養素在此期間多,故孕婦膳食中必須富含各種營養素,保證胎兒迅速生長的需要。
應增加食物品種,如細糧、粗糧、大豆類及其制品、動物性食品及蔬菜、水果,合理搭配做到食物多樣化,以擴大營養素來源。
如果孕婦下肢出現浮腫現象,則應選用低鹽飲食,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如牛奶燒雞蛋、紅燒魚、炒豬肝等。
(1)攝入充足的熱能。從妊娠進入中期以后,對熱能的需要量增多,應隨之增加飲食的攝入量。
(2)攝入足量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參與構成胎兒的組織和器官,調節重要生理功能,增強母體的抵抗力,維持胎兒腦發育,因此應從飲食中增加肉、蛋、奶、豆類食物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
(3)攝入適量的脂肪,以植物性油脂為主。在孕期脂肪除了供給孕婦能量外,還參與構成人體組織,尤其是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磷脂、膽固醇。但是過多的脂肪可能產生高熱能而導致孕婦肥胖,動物脂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硬化,因此應攝入適量的植物脂肪。
(4)糖類不能少。糖類作為供給能量的主要來源,應保證攝入占所需總熱能的55~60%,以節約蛋白質,讓其發揮更佳的作用。同時糖類還是構成神經組織與細胞核的主要成分,也是心、腦等主要器官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具有保肝解毒的作用。
(5)維生素要適量。維生素能調節人體內的物質代謝,需要量很小,但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懷孕時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多,應在飲食中增加入量。但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攝入過多可能發生中毒,反而對胎兒不利,因此應注意適量攝入。
(6)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平衡膳食。孕婦的飲食必需富含各種營養素,營養合理搭配,既無不足,也不會過剩。營養不良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或流產,營養過剩也可能導致胎兒巨大及各種并發癥,造成難產。合理的營養應當使飲食在質和量上都能滿足孕產需要。同時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既不偏食,也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