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我們日常飲食當中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了,蔬菜含有的營養價值較高,經常食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確食用蔬菜嗎?你知道吃蔬菜的誤區嗎?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這10種誤區讓蔬菜營養大打折扣,一起來看看吧。
誤區一:有蟲眼的菜沒農藥
有沒有蟲眼不能作為判斷蔬菜是否安全的標準。蟲眼只能說明蔬菜受過蟲害,但并不等于沒打過農藥。其實,有蟲眼的菜農殘可能更多。
原因在于,為搶救已有蟲眼的菜,菜農只能用大量高濃度、見效快的農藥把害蟲殺死。蔬菜種植中基本使用的是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通過光照、清洗等步驟能去除大部分農藥,人們不必擔心。
誤區二:迷信“超級蔬菜”
每種蔬菜的營養價值各有側重點,吃菜時應遵循彩虹原則,每天吃的蔬菜顏色越豐富越好。建議以綠葉菜為主,再添加多種深色蔬菜。
比如南瓜、胡蘿卜、紫甘藍、番茄等,營養元素強強聯手,保健效果更好。值得提醒的是,不要忽視“白色蔬菜”,洋蔥、大白菜、菜花、白蘿卜等有很好的抗癌功效。
誤區三:買一次菜能吃一周
如今幾乎家家都有冰箱,一周買一次菜,放在冰箱里保存,隨吃隨拿,的確方便,但不利于營養的攝入。
冰箱冷藏環境能減緩蔬菜中營養的流失,但不能阻止,營養價值不如新鮮的好。因此,蔬菜好隨吃隨買,多每三天就得更新蔬菜儲備。
誤區四:菜在水里多泡會更干凈
蔬菜經過長時間浸泡,不僅讓營養流失,還會使浸出的農藥殘留再次滲進蔬菜。因此,好的洗菜方法是用流水反復沖洗蔬菜3~4次,浸泡時間不超20分鐘。
誤區五:先切后洗更方便
洗菜時,切開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大大增加,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
建議先洗后切,仔細洗菜并盡量將水控干后再切。切好的菜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某些營養元素也會因氧化而流失。
誤區六:生吃蔬菜更有營養
生吃蔬菜利于攝入更多的維生素C、葉酸等怕熱的營養,但蔬菜中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K、鉀、鎂、膳食纖維等遇熱比較穩定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