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一向對飼料沒有好感,但事實上,飼料就類似嬰幼兒吃的配方奶粉,我國常用的飼料組成是:60%玉米,30%豆粕,5%~7%麩皮,余下是3%~5%的鈣、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現時對動物的營養研究比對人的營養研究更透徹,巧妙地配制飼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豬不同部位的生長。例如加大能量飼料的量可以促進豬肚生長,而加大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量則能促進豬腿肌肉的生長。
同時,我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法規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違者予以嚴厲處罰。工業飼料如果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生產,是不會使用激素和違禁藥物的。所以,絕非像一般市民所想的,使用激素才能使畜禽長得又快又壯。
科學飼養比散養更安全
西方發達國家,所有的豬和雞都是吃飼料長大的,所有的動物也都是在畜禽舍里長大的,沒有散養的動物,因為西方人認為,散養條件下不可控、不安全的因素更多。
與養雞一樣,散養的豬是自由采食的,我國農村衛生狀況較差,豬極有可能吃了大量隨地丟棄的垃圾,或者隔天的食物,這會使飼料生成亞硝酸鹽,使豬本身和食用豬肉的人中毒;而且農戶飼養豬時沒有完善的防控疾病系統,發生疫情時也沒有科學的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