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是春天倒數第二個節氣,清明的時候人們做好身體的防護,這樣能夠減少疾病出現,此時大家需要知道一些養生的常識。到了清明人們會開始吃代表這個節氣的食物,這一點是從古流傳下來的,吃什么對身體好呢?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清明養生常識
一、飲食搭配清補主導
在清明的時候,是強冷空氣與空氣更替之際,此時大家會發現,天氣一會兒陽光明媚,一會兒陰雨連綿,身體方面可能會有四肢麻木,大家在調養的時候,除了要芳香化濕外,也要適度滋補,此時大家需要益氣養血舒筋活絡,以飲食搭配清補主導。
二、換衣服不適合太早
清明節氣的時候,由于氣侯變幻無常,早晚的溫差是比較大的,所以大家在外出的時候,需要準備隨時能夠脫掉的外衣。特別是對于上班族們來說,在出門工作時穿一件大衣,注意保暖,下午感覺比較熱的時候,可脫下,夜里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能夠很好的預防流感。
人們在平時說的春捂也是這個意思,一直到了清明節之后,四月中下旬才能換春款。不過大家需要知道春捂的全過程也應因人而異,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決策衣服褲子調整。人們在這個時候,需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隨時隨地調整衣服褲子,留意防凍保暖。
三、留意防患于未然
而變化多端的氣溫非常容易讓人著涼感冒,產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這時也是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腦膜炎等的多發性時節,因此要用心留意天氣變化,調整衣服褲子,及其盡量避免進出公共場合,尤其留意防患于未然。
四、憂傷切莫過多
清明節是關鍵的祭拜傳統節日,根據拜祖和祭掃活動來悼念先祖,寄托哀思。當見到家人的墓牌,很多人 免不了觸景生情,哀痛十分。這時此情此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體會。但是,憂傷過多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身患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調節情緒,防止舊疾復發。此外,春天也是多種多樣精神類疾病的多發期,再再加清明節掃墓非常容易讓人心情低落、抑郁癥,引起精神類疾病。因而,清明前后大家不必過度憂傷,要長期保持的心態和舒適的情緒。
1、五谷
清明時節養生要都吃谷類食物,如燕麥、蕎麥、扁豆、薏米、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籽等。這些又是種子植物,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在清明養生可多吃五谷湯,隨意用自己喜歡的五谷搭配熬湯,或者煮粥都可以。谷類食物可以養肝、除煩、祛濕、和胃、潤腸、補虛、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