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的到來代表了氣溫會逐漸的降低,炎熱的天氣終于要結束了,處暑一直都是傳統的節日,所以有很多的習俗,現在有很多人對二十四節氣不太了解,我們知道處暑是什么時候嗎?處暑節氣吃什么比較好呢?下面會有詳細的介紹
1、山藥
處暑的時候人們可以適當的吃山藥,在山藥中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還有皂甙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所以在平時經常吃山藥能夠幫助滋腎益精,山藥還可以助消化。處暑節氣吃它,也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概率。
大家在吃山藥的時候,可以直接購買削皮后的,在回到家里之后,可以自己切片翻炒,山藥一定要炒熟之后再吃。不喜歡炒著吃,還可以切成小段燉湯食用,不過有很多人,也喜歡把山藥切成圓片,然后和大米一起煮粥吃,多吃山藥對身體很好。
2、紅薯
紅薯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要知道紅薯具有“補虛乏、強腎陰”等功效,所以說在平時常吃生活能夠幫助身體虛弱的人進補,還可以讓人體的身體慢慢恢復強壯,不再虛弱不堪。秋季天氣慢慢變涼,身體虛弱的人,隨便吹吹風就容易感冒,吃紅薯能夠增強體質。
如果你怕麻煩的話,直接將紅薯洗好再放在架子上,開火蒸熟就可以吃了。當然,如果你愛做飯的話,可以將其削皮,洗好了以后切成塊,再和掏洗好的大米一起放入高壓鍋中,再加水煮粥食用。
3、糯米
秋季喝些糯米粥,對身體會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因為其性溫味甘,入脾腎肺經,吃它能夠起到補養人體正氣的效果,進而達到健脾益氣、生津止汗的功效。
對于怕冷的女人來說,吃了它以后周身會發熱,幫助她們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所以說,秋季的時候要烹煮一些糯米粥食用。
糯米粥的做法:準備好適量的糯米和紅豆,白糖或是冰糖。然后將糯米和紅豆洗好,再放入高壓鍋中,加入清水后加蓋調至煮粥檔后燉煮。若是覺得這樣煮粥檔煮的不夠爛,可以找一個燉煮時間比較長的檔位燉煮。等到跳至保溫了以后,稍稍等上半個小時,因為這樣子鍋蓋才能打開。打開了以后倒入燉鍋中,再煮上幾分鐘,就可以加入少許的咸菜搭配,就可以出鍋食用了。
處暑是什么時候
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斗七星,彎彎的斗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