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了,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后面的氣溫會進一步的升高,讓人感覺很熱。有很多人都認為到了小暑也就是要入伏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小暑節氣時有什么習俗?帶著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文吧!
2020年的小暑是在7月6號,而入伏
的時間是在7月16號,所以說小暑并不是入伏的第一天。入伏的時間是怎么看的呢?一般來說,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時間了。入伏之后天氣會變得非常炎熱,屆時需要注意防暑降溫。
吃藕
小暑的時候蓮藕正是上市的日子,這個時候的蓮藕新鮮多汁,味道非常好。蓮藕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在夏天的時候多吃蓮藕,可以達到滋補身體以及改善貧血和去火氣的效果,所以小暑時很多人都會吃蓮藕。
蓮藕是可以生吃的,但是由于很多人的腸胃功能不是很好,生吃可能會造成腹瀉的問題,所以還是炒著吃更好一些。蓮藕簡單的加一些醋就可以炒出很香的味道,建議大家在夏季做菜時盡量少放調料,這樣能達到安神作用。
封齋
在湖南的西部地區,也就是苗族比較多的地方,會在小暑的時候進行封齋活動。所謂的封齋就是在這個時間不吃某一些食物,像是雞鴨魚以及水產等,因為他們相信如果在這個時候吃了,會給人帶來厄運,不過其他的東西能吃,比如可以吃一些紅肉。
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后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涼面也就是伏面,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這種習俗可追溯到堯舜時期,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暑羊的愛好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這一天,江蘇徐州人有入伏吃羊肉的習慣,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