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還沉浸在秋季的美景中不可自拔,可是一轉眼冬天已經來了。翻開日歷一看,居然已經到了立冬。立冬的習俗有哪些?在這一天由于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所以不少地區的人都有慶祝的習慣。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么?一起來看!
立冬的習俗
1、冬泳
在夏天游泳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實際上冬季也是游泳的好時候哦!在冬天的時候游泳可以幫助刺激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加我們的耐寒能力,防止患上感冒之類的疾病。不過冬泳并不適合所有人,想冬泳是需要有一定的鍛煉基礎的。
平時有做運動的習慣,身體素質良好,并且能熟練的游泳,滿足這些條件之后,才能考慮去冬泳。冬泳之前要做好充足的熱身活動,讓自己的身體活動開,并且不要獨自行動,一定要有人陪伴,而且是游泳技術好的人,以免意外發生。
2、補冬
冬天的時候有很多動物都會冬眠,這點大家都知道吧!雖然人類不用冬眠,但是在冬天多吃一些補品也是很重要的。冬季不少人會吃一些燒菜,像是胡蘿卜燉牛腩、粉絲大白菜等等,這些菜的熱量高,并且熱乎乎的,適合立冬的時候吃。
3、冬學
立冬代表著冬天來臨,冬天的時候,夜晚是比較長的,每天很早的時候天就已經黑了,而且又是農閑季節,這個時候冬學是好的,洞穴并非是正規的教育,在以前它的目的只是在于掃盲,多建立在公房或者廟宇當中,培養人才。
4、吃餃子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里人對親人貼心的關懷了。
5、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立冬有哪些習俗:程式化、立冬有哪些習俗:更有普遍性。
6、拜師
冬季里,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后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立冬有哪些習俗:一壺酒、立冬有哪些習俗:一只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