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并由晝長夜短變為晝短夜長。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象。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長,白天短);
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
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于黑夜)。故秋分也稱降分。
總結:秋分的時候養生方式有很多,如果你能夠按照文章里面方法去操作,相信身體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秋季的時候容易下雨,大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每天出門的時候都把雨傘帶著,如果淋雨了要及時的沐浴、換衣服,這樣可以避免染上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