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到來,氣溫回升,但這個回升是一個漸變過程,氣溫會忽高忽低,天氣會忽冷忽熱,人們常常不能預測到這種變化,遇到氣溫回升就減去衣服,而突然氣溫下降了,衣服還沒有加上,這樣就會患上感冒、支氣管炎等疾患,也會使原來的疾病加重,特別是老人、小兒,以及產婦和慢性病患者,不要過早地脫掉棉毛衣服,以防風寒侵入而致病。
2、雨水節氣養生之積極保護
春季是常見病多發季節,也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日子。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病的人,一遇到氣溫突變,或花絮拂面,或粉塵飛揚,舊疾就會復發,甚至加重,此類病人要積極保護自己的身體。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門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場合去;患關節疼痛的人,要保護好自己的關節;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視“倒春寒”的影響,“避風如避箭”這句話,要時刻記在心上。
3、雨水節氣養生之注意養陽
在雨水節氣,冬天的寒冷過去以后,天氣開始轉暖,冬天儲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開始上升,人體相應的就是肝氣也開始生發。人體相應的就是陽氣開始浮動,但這會導致一些人的身體根基不穩,中焦空虛,小兒多會表現出體虛的病癥。因此,我們應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注意養陽、養脾胃。
雨水節氣過后,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溫。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乏,體質下降。
4、雨水節氣養生之飲食調理
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當然首先要調養脾胃。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
此季節應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藥物調養則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用生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結語:上文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雨水節氣,我們現在對雨水節氣應該有了了解,它是在元宵節前后的一個節氣,雨水到來天氣會越來越暖,這時萬物復蘇是一個比較有朝氣的節氣。在雨水的時候我們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天氣還是有一點涼的,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