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立冬了,這時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的到來也說明了秋天已經過去,冬天就要來臨,什么時候立冬呢?我國在很多節日中都一些習俗,比如說飲食,立冬時節應該吃什么?還有一些比較年輕的朋友不太懂立冬的意思,立冬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吧。
什么時候立冬
立冬是在每年公歷的11月7日或8日這個時間,它也是傳統的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相信大家應該都能知道,節氣中帶有“立”為開始的意思,所以立冬就是冬季開始的意思。
今天是2018年,那么今年的11月7日,也就是農歷九月三十,星期三,這一天就是2018年的立冬。
立冬是四季氣候,因為地理位置不容,所以全國各地地區也有比較大的差異。因為地理,和地球公轉的原因,就連同一地區不同的季節,氣候溫度也是不一樣的。
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大家都知道吧~也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225°。
這個時候的太陽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1、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好。
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2、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產生熱量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3、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