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
表現為手腳怕冷,胃部怕冷。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容易發生腹瀉,應該科學膳食,注意溫補。
陰虛體質
表現為皮膚干燥,手腳心發熱,臉潮紅,眼睛干澀,口易渴,大便易干結。可多吃點鴨肉蓮藕湯、百合、芝麻。
瘀血體質
表現為有黑眼圈,女性痛經,年齡大的人血液黏稠,皮膚易出現瘀血斑點。適合吃一些紫菜、海藻、黑豆、柚子、山楂。
濕熱體質
在春分的時候有濕熱體質的人會有易生粉刺和暗瘡,有口臭,小便黃等相信的發生。可適量吃冬瓜、西瓜、芥菜、黃瓜、苦瓜、通心菜。
氣郁體質
在春分的時候也會有人出現氣郁體質的現象,其表現為情緒低落,易失眠。可以喝小柴胡湯、黃花菜雞蛋湯、麥片牛奶。春分時節,郊游踏春很有效果。
春分養生小知識
起居有常
日常生活中應當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使生活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利用生機盎然的好時機,多做戶外活動,放松身心。
調理情緒
此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于相對的高峰期,而氣候的驟變會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月經失調,且易產生眩暈、失眠等癥,是疾病的多發時間,所以要避免情緒波動,調理情緒頗為重要。
中醫保健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于肝、夏應于心、長夏應于脾、秋應于肺、冬應于腎。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養生重在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很有效的辦法,可選擇應用一些養肝、疏肝、清熱的中草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春分養生飲食習慣要改變
在度過寒冷的冬天后,春季是人體血液循環比較旺盛的時期,不過由于氣溫變化大,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這個時期飲食要禁忌大熱、大寒,保持寒熱均衡。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春分節氣從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長短幾乎相等,而且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另外在春分的時候進行養生的話,要注意起居有常、調理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