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空氣濕度增加,但氣溫仍然很低,因此此時的天氣寒中帶濕。在這種環境下,人體往往預熱壅阻。此時若吃燥熱的食物無異于“火上澆油”。預熱讓人想吃涼東西,但吃涼過多,則會使臟腑為濕寒所傷,出現胃寒、腹瀉等癥狀。所以,雨水時節飲食應以中庸為原則,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熱之物。冷飲、辣椒都是應當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別是白酒。
3、多吃溫性的食物
雨水時節應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雨水時節適合就是調理脾胃,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從而對脾胃進行調補。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作為要藥膳的調理品。
雨水時節該如何春捂
1、注意天氣變化
專家告訴我們,雨水的時候天氣變化無常,好聽天氣預報,及時地觀察天氣的變化。如果晝夜溫差大于8℃~10℃就不要忙著減衣服,特別是老人和孩子。
2、防止寒氣浸襲
可能有些人頭發脫得比較早,或者脫得比較多,有些人頭發比較稀疏,這種人不宜過早摘掉帽子,尤其是進行早晚鍛煉的老年人。因為肩周炎、頸椎病對寒氣比較敏感,雨水時節早晚寒氣過重,容易造成舊病復發或疼痛加重。注意肩部和頸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氣侵襲的好方法。
3、把握臨界溫度
對于老年人來說,在雨水時節好把巧℃作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在巧℃以上,而且相對穩定時,才可以減少身上的衣物。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身體較弱的人,或者高齡老人則要捂14天以上,這樣身體才能適應。
結語: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對農民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雨水節氣人們養生應該多加重視,這樣才能養出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