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四、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五、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并且容易穿透彌散。
處暑洗澡注意事項
在炎熱未退的處暑。我們可以堅持洗冷水浴,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溫正是在這一范圍內。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顯。
首先,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頭腦清晰。
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
第三,洗冷水浴還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鍛煉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的由短到長。
處暑時節做啥運動
登高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間的爬山運動。作為一種體育鍛煉,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氣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環增強,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氣候的獨特,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機能還有些特殊的益處。登山時,隨著高度在一定范圍內的上升,大氣中的氫離子和被稱作“空氣維生素”的負氧離子含量越來越多,加之氣壓降低,能促進人的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
秋日登高,溫度變化為頻繁,這對人體健康本身是有益處的: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中醫上的“秋凍”也包含了這層意思)。當然,對年老體弱者,不可一味強調這種保健效果,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空氣溫度的目的。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慢跑
慢跑也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減肥健美。對于老年人來說,跑步能大大減少由于不運動引起的肌肉萎縮及肥胖癥;減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現象;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壽。近來,科學家還發現,堅持慢跑者得癌癥的機會比較少。
當然,慢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經歷“空氣浴”。如果人們經常處在污濁的空氣中,就會感到精神疲憊、四肢無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病患者,都應多到戶外去活動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秋高氣爽正是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鍛煉的大好時機。一天之中,人們如果有1—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其中抽出40分鐘左右進行慢跑,不僅會少染疾病,體質也會增強,精力也會日益充沛起來。
總結:處暑雖說表示夏季將徹底離去,但季節的變化在這一段時間并不明顯,顯著的便是天氣的溫度不會大幅降低,因此,外出時依然需要預防中暑等情況出現,在生活中衣食住行一定要合適,這樣才可以避免疾病,保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