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已經到來了,從這個時候起,天氣就會逐漸的變得寒涼,雖然目前天氣還和夏天一樣炎熱,但是我們要良好的轉換。那么,立秋養生注意什么?立秋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養生注意什么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也就是說立秋之后天氣就會由熱轉冷,那么,立秋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1、養肝潤肺
中醫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2、降暑祛熱
經過盛夏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立秋后,晝夜溫差變大,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
此時要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
首先,可以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補充人體所需營養,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其次,可多飲姜茶,姜浸醋,喝綠豆湯,蓮子粥,薄荷粥等降暑祛熱。
3、防治“空調病”
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尤其中年人,易出現骨頭痛、腰肩疼痛等癥狀。
4、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5、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有些朋友習慣于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