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到來就是代表著冬天更加的寒冷了,小寒節氣我們就要好好的做好保暖工作了,這樣我們來年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這就是小寒節氣養生的重要性,那么小寒節氣各地有哪些風俗習慣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的!
小寒節氣的各地的民俗大有不同,而且各地的寓意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是詳細的介紹的。
小寒節氣
小寒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隆冬季節。民諺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是一年中寒冷日子開始的標志,民間歷來有“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古諺。
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寒冬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小寒天氣漸冷,全國大部陰雨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小寒當天新疆西北部、黑龍江中東部、山東西部、西藏東北部、青海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江淮西部、江南大部、華南中東部、西南地區東部及臺灣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福建東部沿海、臺灣東部局部地區有大雨。內蒙古中東部等地有4~5級風。東海大部、臺灣海峽有5~7級、陣風8級的東北風。
小寒三候
雁北鄉:小寒之日“雁北鄉”,這個“鄉”是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鵲始巢:小寒后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開始筑巢,準備繁殖后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雞,陽鳥,雊(gòu),求偶鳴聲,這時,早醒的雉鳩就開始求偶了,早春已經臨近。
采購年貨,準備過年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臘八喝粥,各地不同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