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第九個節氣,芒種的到來意味著夏季悶熱潮濕的季節即將來臨,你們知道芒種養生該怎么做嗎?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哪些常識呢,今年的芒種是什么時候呢,芒種節氣需要注意哪些呢?還不了解的朋友們趕緊來看看芒種節氣的相關常識吧!
芒種溧水有泡青梅酒習俗
迎來芒種節氣,標志著悶熱潮濕的梅雨時節即將到來。南京民俗專家王涌堅說,芒種是一個與農事密切相關的節氣,所以“芒種”即“忙種”。芒種節氣有一些好玩的民俗,比如祭祀花神、打泥巴仗等,溧水地區至今保留著煮青梅酒習俗,因為溧水盛產青梅。
芒種意為“忙種”
“芒種”節氣一般在每年6月6日前后,今年是6月5日。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此時節氣溫升高,天氣炎熱,尤其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進入梅雨時節。
南京民俗專家王涌堅說,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芒種節氣與農耕有著密切關系,是一年中忙的時節。
溧水保留泡青梅酒習俗
南京有“煮青梅”習俗,溧水區百姓至今習慣于在芒種節氣里泡青梅酒。溧水有丘陵地,適合青梅生長,每年5月中旬,溧水傅家邊青梅熟了,掛在枝頭,令人垂涎欲滴,眼下正是采摘時節。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陰干,芒種這天將清洗過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選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兩斤冰糖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過程為一個月。據悉,青梅酒在溧水區已經發展成了一項產業。這個民俗與三國時典故“青梅煮酒論英雄”頗有淵源。
打泥巴仗
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黎平縣一帶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種前后,也就是分栽秧苗的時節,都會過一個青年男女歡樂嬉鬧的“打泥巴仗”節日。
在侗族有一個傳統習慣,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農忙和節慶時,才由同伴陪同來到夫家小住幾天。這時候,男方家里會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就要邀集一些青年前來幫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來共同插秧。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來。節日那天,新婚夫婦和大家一起來到田間插秧,插秧的時候男女青年之間相互競爭,比誰動作快,場面非常熱鬧。秧苗插完后,小伙子們會故意挑釁,借故向姑娘們身上甩泥巴。姑娘們當然也不示弱,會共同發起反擊,雙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擲,這陣勢還真像是兩軍交戰。如果數人一起將對方抓住,就要將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滾,使其沾一身爛泥,狼狽不堪。
新郎的父母會站在田邊觀看,而不參與其中。往往身上泥巴多的,就是受對方青睞的人。到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會一起來到河邊溪旁,邊清洗邊打水仗。芒種就是在一邊勞作,一邊嬉戲中度過的。新娘在前一天來時,帶有一擔五色糯米飯和100個煮熟的紅色雞蛋。節日后返回娘家時,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飯和紅鴨蛋為她們送行。
進入芒種以后,盡管天氣已經炎熱起來,但由于我國經常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影響,有些地區的氣溫有時仍很不穩定。比如東北地區在此期間有時還會出現4℃以下的低溫,華北地區有時也可出現10℃左右的低溫,即使是長江下游地區也曾出現過12℃以下的低溫,因此在芒種時節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過早地收藏起來,必要時還要穿著,以免受涼。
芒種期間的飲食宜以清補為主。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蔬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等,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