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節氣的天氣特點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
第二候鳴鳩拂其羽;
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
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茁壯成長。
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
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
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谷雨“谷雨前,好種棉”,又云:“谷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
自古以來,棉農把谷雨節作為棉花播種指標,編成諺語,世代相傳。
谷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
谷雨節氣養生要領
由于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養生中應遵遁自然節氣的變化,針對其氣候特點進行調養。
谷雨節氣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
同時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結語:我們在面對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多一份了解與傳承,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今天給大家講解了關于谷雨是什么時候,希望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