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 了解體驗各地習俗
古人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意思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谷雨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佳時節。
進入“谷雨”之后,不僅雨天會多起來,打雷、閃電等強對流天氣可能也會多起來,當然氣溫也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雨前香椿嫩如絲。”谷雨前后是香椿芽嫩鮮的時節。
吃香椿被說成“吃春”,嫩嫩的椿芽吃進嘴里,仿佛吃到了濃濃的春意。不僅如此,鮮椿芽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等功效。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神農本草》說: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傳說谷雨茶可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事實上,谷雨茶受氣溫影響,發育充分,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泡出的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而且清明節一過,綠茶茶價下降得比較快,谷雨茶價格優惠,正適合普通老百姓消費。
湖南民間有谷雨節品嘗新茶的習俗,不過各地品茶習慣不盡相同,有的喜歡沏清茶,也有的喜歡在茶中放上茉莉、白菊等香料的花茶;湘東一帶,人們在茶中放上炒熟的芝麻、黃豆,叫做“芝麻豆子茶”;高寒地區,人們在茶中放一些生姜、胡椒和鹽,稱“姜鹽茶”,有溫胃散寒的功效;而常德、益陽一帶,則講究喝“擂茶”,風味獨特。
谷雨吃野菜
北方地區在谷雨節前后挑野菜吃。春季,植物新芽吐放,鮮嫩的柳葉、楊葉采回家,泡去苦味,煮漬后加調味可為小菜;榆錢嫩黃采回摘洗手凈,加面粉,俗稱“傀儡”。槐花、苜宿花也同樣可照此食用。過去農村人人都有挑菜的鐵鏟和菜籃子,春天一到,便到田野中挖野菜。回來摘洗干凈,或做蒸餃餡,或是當菜肴調味,像甜苣菜、苦苣菜、灰灰菜等,用開水焯過,泡去苦味,加蔥花蒜泥調成小菜,淡若濃辣,別具風味。過去在糧食不夠吃時,近河的老鄉們到河灘去挖蒲草根,洗凈曬干,磨成粉后,與糧食摻和一起食用。連陰雨后,樹林草叢的地面上,除野生蘑菇外,還有一種黑色的像紫菜一樣的菌類,俗稱“地皮菜”、“地骨龍”,乘雨揀回,洗凈后鹽醋拌食或晾干制餡,味美絕佳。
谷雨“爬坡”
在谷雨期間流行于黔東南一帶的苗族還要舉行“爬坡節”。爬坡節,苗語稱“紀波”,是苗族青年男女們醉心向往翹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擇偶戀愛的歡聚盛會。每當爬坡季節來臨,青年男女們借趕集相遇機會,或由男方請求,或由女方邀請,決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某個地點舉行爬坡。現如今,苗族爬坡節增加了許多游藝、體育活動,如斗牛、斗雀、對歌、籃球、賽跑等。
谷雨祭倉頡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陜西白水縣谷雨祭祀文祖倉頡習俗,“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
結語:不同的節氣需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飲食養生是比較有效的,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適合谷雨時節吃的美食,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守護健康哦!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谷雨時節要記得保健哦!